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 五脏 脾的在志 在液 在体和在窍

  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这本是心主神志功能活动的体现,但是中医学认为,思与脾的关系甚为密切,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的说法。正常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的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影响气的正常运行,气机失调,导致气滞与气结。所以《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因此,思虑过多,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呆滞,运化失常,消化吸收机能障碍,常出现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症,即所谓“思则气结”。日常生活中,由于精神紧张或思虑过度引起消化机能减退和障碍,则是屡见不鲜的。

  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是口腔中分泌的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有保护口腔粘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帮助消化的生理功能。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脾为涎”,故有涎出于脾而溢于胃之说法。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出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可导致涎液分泌的急剧增加,从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素问·痿论》指出:“脾主身之肌肉。”这是因为,人体的四肢、肌肉,均需要脾胃运化来的水谷精微的充养。只有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周身肌肉才能得到水谷精微的充养,从而保持肌肉丰满,壮健有力。故《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肌肉。”若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肌肉失养,则可致肌肉瘦削或萎软、倦怠无力,甚至不用。

  四肢与躯干相对而言,是人体之末,又称“四末”。四肢为人体肌肉丰厚之处。人体的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等营养,方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四肢的营养输送,全赖清阳的升腾与宣发,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实四肢。”脾主运化与升清,因为脾气健运,则四肢的营养充足,其活动亦强劲有力;若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布散无力,则四肢的营养不足,则可见四肢倦怠无力,甚则萎弱不用。所以《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主四肢肌肉的理论,对中医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治疗以四肢肌肉萎废不用为主要表现的痿证时,常从脾胃着手,称之为“治痿独取阳明”。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即口腔,为消化道的最上端,人的饮食及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直接相关。只有脾气强健,则饮食、口味才能正常,正如《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如果脾失健运,则不仅可见食欲不振,还可见到口味异常,如口淡无味、口腻、口甜等。

  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不但能反映全身的气血状况,而且实际上也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的反应。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如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则可见口唇色淡无华,甚则萎黄不泽。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