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 十五别络

  基本概念

  别络,亦是从经脉中分出来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别络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另外,若加上胃之大络,也可称之为十六别络。

  基本特点

  别络是络脉系统中比较主要的部分,亦是络脉的主干,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从别络所分出的细小络脉,称为“孙络”,即《灵枢·脉度》所谓的“络之别者为孙”。分布于皮肤表面的络脉,称为“浮络”,即《灵枢·经脉》所谓的“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络脉从较大的别络分出后,脉气逐渐细小,同躯干各部组织发生紧密联系。

  别络多为斜行的支脉,其分布亦均有一定的部位:

  · 四肢部:阴经的络脉走向与其相为表里的阳经,阳经的络脉走向与其相为表里的阴经,以沟通表里两经,且有循行路线可补充经脉循行之不足。

  · 躯干部:共有三络分布于身前、身后、身侧,即任脉的络脉散布于腹部;督脉的络脉行于背部,散于头上并别走足太阳经;脾的大络散布于胸胁部。这样,就加强了人体前、后及侧面的统一联系。

  基本功能

  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阴经别络走向阳经和阳经别络走向阴经的途径,从而沟通和加强了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肢体的联系。在别络的循行中,虽然也是进入胸腹腔和内脏相联络,但却无固定的络属关系。别络所着重沟通的是分布于体表的阳经和阴经。

  2.统率全身络脉的作用:十二经脉的“络穴”部位,即是各经脉别络脉气的汇集点和枢纽。例如任脉的别络散布于腹部,有统率腹部诸阴经络脉的作用;督脉的别络虽然起于长强穴,但其脉气散头上,别走太阳,有统率头背部诸阳经络脉的作用;脾之大络散布于胸胁部,对于推动周身经脉之气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不仅加强了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而且加强了全身络脉的联系。

  3.渗灌气血以濡养全身:从别络分出的孙络、浮络,从大到小,遍布全身,呈网状扩散,同周身组织的接触面甚广,这样,就能使循行于经脉中的气血,通过别络、孙络,由线状流注扩展为面状弥散,从而充分发挥其对整个机体的营养作用。

  循行部位

  十五别络的循行分布均有一定的部位,其中十二经脉的别络都是从四肢肘、膝以下分出,表里两经的别络相互联络;任脉之络分布于腹部,督脉之络分布于背部,脾之大络分布在身之侧部。其具体循行部位如下:

手三阴之别络  手三阳之别络  足三阳之别络  足三阴之别络  其他别络  手 太 阴  手 太 阳  足 太 阳  足 太 阴  任 脉  手 少 阴  手 阳 明  足 少 阳  足 少 阴  督 脉  手 厥 阴  手 少 阳  足 阳 明  足 厥 阴  脾之大络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