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 气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与血之间具有阴阳相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气对于血,具有温煦、推动、化生和统摄的作用。血对于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等作用。故气的虚衰或升降出入失常,则必然影响及血。

  同样,血的亏耗或功能失调,则亦必影响及气。[举例说明]故临床上气血互根、互用功能的失调,主要表现于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失和、不荣经脉等几方面。兹分述之:

  气滞血瘀

  概念:气滞血瘀,是指由于气的运行郁滞不畅,以致血液运行障碍,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形成:气滞血瘀,多由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致血瘀;或因闪挫外伤等因素,伤及气血,因而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等所致。

  表现:气滞血瘀病变与肝的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极为密切。[原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滞血瘀,或使经脉瘀阻而不通,或瘀血结聚而成形,故多见疼痛,瘀斑,以及瘕聚,癥积等病证。

  气不摄血

  概念:气不摄血,主要指气虚不足,统摄血液循行的功能减退,血不循经,逸出于脉外,从而导致各种失血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于久病伤脾,脾气虚损,中气不足,统摄无权所致。

  表现:气虚不能摄血,主要表现在气虚下陷及统摄无权,血离经隧两方面:其中因气虚下陷,而致血从下逸者,则又称血随气陷。血随气陷,统摄无权,则血易从下部逸出,可见便血、尿血及妇女崩漏等症。若气虚统摄无权,血离经隧而逸于脉外,渗于肌腠,则可见皮下出血或紫斑。

  气随血脱概念:气随血脱,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或过后,气随血液的流失而脱散,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或气血并脱的病理状态。

  形成:气随血脱,多由外伤失血,或妇女崩中,或产后大出血等因素所致。

  表现:血为气之载体,血脱则气失其附载,故气亦随之暴脱而亡失。气脱则阳亡,不能温煦固摄肌表,则见冷汗淋漓;阳气虚衰不达四末,故四肢厥冷;气血两脱,不能上荣头目,清窍失养,故见晕厥;血脉失于气血之充盈与鼓动,故脉见芤象,或见沉细而微。

  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是指气虚机能衰退与血虚组织器官失养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多因久病耗伤,气血两亏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衰;或先因气虚,血液无以生化而日渐亏少,从而形成气血两虚病证。临床可同时并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形体瘦怯,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等气血不足病症。

  气血失和、不荣经脉

  气血不荣经脉,主要指因为气血两虚,以致气血之间相互为用的功能失于和调,影响及经脉、筋肉和肌肤的濡养,从而产生肢体筋肉等运动失常或感觉异常之病理状态。多由于血虚受风,或风中血络,导致气血营卫失和所致。临床所见如肢体麻木不仁,或运动失灵,甚则不用,或皮肤瘙痒,或肌肤干燥,甚则肌肤甲错等症,都是气血失和,不荣经脉的具体表现。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