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 五邪 湿浊内生

  1. 内湿的含义

  湿浊内生,是指由于脾的运化功能(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及输布津液功能减退或障碍,从而导致机体水谷津液代谢失调,引起水湿痰浊等蓄积停滞的病理状态。由于内生之湿多因脾虚所致,故又称为脾虚生湿,或内湿。

  2. 内湿的病理变化

  内湿的形成,多因素体阳虚痰湿过盛,或因恣食生冷,过食肥甘,内伤脾胃,致使脾阳不振或脾气虚损,失其健运之职,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的输布代谢发生障碍所致。于是水液不化,便聚而成湿,停而为痰,留而为饮,或积而成水。因此,脾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困产生的关键。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主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和气化。因此,内生之湿浊不仅是脾阳脾气虚损,津液不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且与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肾主水液,肾阳为人体诸阳之本,故在肾阳虚损时,亦必影响及脾之运化而导致湿浊内生。反之,由于湿为阴邪,湿胜则亦可损伤阳气。因之,湿浊久困,则亦必损及脾肾之阳,而成阳虚湿盛之证。且肾阳不足所引起的内湿病变,又与内寒之病变有关。

  湿性重浊腻滞,易于阻遏气机,故内因病变,即在于阻滞机体上、中、下三焦气机通畅,因此其病理表现亦常随其湿邪阻滞部位的不同而各异。

  此外,外感湿邪与内生湿浊在其形成方面虽有区别,但二者常相互影响。湿邪外袭每易伤脾,脾失健运,湿浊内蕴,或内湿素盛之体,亦每易外感湿邪而发病。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