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伤科学 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

  1. 复位

  屈曲型脊柱骨折:为最常见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① 双踝悬吊法:患者俯卧,两踝部衬上棉垫后用绳缚扎,将两足徐徐吊起,使身体与床面约45°成角[如图].

  术者用手掌在患处适当按压以矫正后凸畸形,此法复位前可给止痛剂或局部麻醉。复位后患者仰卧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

  ② 攀索叠砖法:此法是一种过伸位脊椎骨折复位法。先令患者双手攀绳,以砖六块,分左右各叠置三块,双足踏于砖上,然后抽去足下垫砖,让身体悬空(足尖触地),脊柱呈过伸位,医者站在患者腰后,将后凸畸形矫正。适用于体格健壮屈曲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

  ③ 垫枕法:使用此法时,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上,骨折部置软枕,垫枕可逐渐加高,使脊柱过伸。

  此法若配合练功疗法效果更好。适用于屈曲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及过伸复位后维持整复效果。

  ④ 攀门拽伸法:此法是使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患者双手攀住木板上缘,用三人在下腰部与双下肢拔伸牵引,医者用双手按压骨折部进行复位。这是一种非过伸位脊柱骨折复位法,适用于不稳定性的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或粉碎骨折,以及老年体弱的患者。

  ⑤ 持续牵引法:对于轻度移位、无关节交锁的颈椎骨折,一般采用枕颌布托牵引。即将枕颌布托套住枕部与下颌部,通过滑车进行牵引,头颈略后伸,牵引重量2公斤~3公斤,持续牵引4周~6周。

  伸直型脊柱骨折伸直型脊柱骨折极少见。若颈椎部损伤时,可采用颈椎中立位枕颌布托牵引,必要时可使颈椎稍向前屈。无脊髓损伤者,持续牵引4周~6周后,换带颈托或石膏围领保护。腰椎损伤时,应避免脊柱后伸,根据需要将脊柱安置于伸直位或略屈曲的位置。

  2. 固定方法

  脊柱骨折脱位整复后,应予以适当的固定。一般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须仰卧于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卧床时间3周~4周。对于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应采用脊椎骨折夹板或石膏背心、金属支架固定,固定时间4周~6个月,必要时亦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者,经整复与持续牵引后,可给予颈托或石膏围领固定。

  3. 练功活动

  胸腰椎骨折通过练功活动可以达到复位与治疗的目的,不但可以使压缩的椎体复原,保持脊柱的稳定,而且由于早期活动可增加腰背肌肌力,不致于产生骨质疏松现象,亦可避免或减少后遗的慢性腰痛。伤后若无休克等合并症的单纯压缩性骨折,应在复位后第2天起开始逐步练功,一般4周以后即可带夹板下床活动。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卧床1周~2周后开始练功,下床时间应在6周~8周以后,且须用胸腰椎夹板固定,伤后4个月内应避免向前弯腰的动作。

  对于屈曲型脊柱骨折练功应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

  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用头部、双肘部及足跟部五点支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早期即可采用此法。

  三点支撑法:仍仰卧位,患者用头部及双足跟部支撑起全身,并尽力将背部腾空后伸,双上肢屈曲搭于胸前。此法适用于骨折中后期。

  四点支撑法:仍仰卧位,将双上肢高举于头上,手掌撑在床上,远端双足跟部与双手掌同时用力将身体腾空后伸如拱桥,此法适用于骨折中后期,特别是青壮年患者。

  飞燕点水法:患者取俯卧位,双上肢后伸,双下肢伸直并拢,在上肢后伸、头与背部尽力后伸的同时,下肢伸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一点着床呈一弧形如燕子点水状。适用于骨折中后期。

  4. 药物治疗

  按伤科三期辨证论治。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