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本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
方中重用黄芪(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一为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二为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
3.归脾汤
【组成】白术 当归 白茯苓 黄芪 远志 龙眼肉 酸枣仁各一钱(3g)人参一钱(6g)木香五分(1.5g)甘草(炙)三分(1g)加生姜、大枣
【方歌】四君骑龙远乡归,带来姜枣一大堆。(四君即参术苓草、黄芪、龙眼肉、远志、木香、当归、生姜、酸枣仁、大枣12味药)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三、气血双补
1.八珍汤(八珍散)
【组成】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各一两(30g)加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气血两虚证。
本方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
方中人参与熟地相配,益气养血,共为君药。
用法中加入姜、枣为引,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气血,亦为佐使之用。
加黄芪、肉桂,即《局方》十全大补汤。
2.炙甘草汤(复脉汤)
【组成】生地黄一斤(50g)甘草(炙)四两(12g)人参二两(6g)大枣三十枚(10枚)阿胶二两(6g)麦门冬半升(10g)麻仁半升(10g)生姜三两(9g)桂枝三两(9g)
【方歌】阿妈卖草地,贵大人生(气)。(阿胶、麻仁、麦冬、炙甘草、生地、桂枝、大枣、人参、生姜9味药)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虚劳肺痿。
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
四、补阴
1.六味地黄丸(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八钱(24g)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泽泻 牡丹皮 茯苓各三钱(各9g)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本方为《金匮要略》所载之“崔氏八味丸”(仲景易名曰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臣以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三药配合,是为“三补”。佐以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六味合用,三补三泻而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而以补肾阴为主。
加知母、黄柏即知柏地黄丸,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之证。
加五味子即都气丸,适用于肾虚喘逆。
加麦冬、五味子即麦味地黄丸,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嗽。
加枸杞子、菊花即杞菊地黄丸,适用于肝肾阴虚、两目昏花、视物模糊之证。
2.左归丸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证候】真阴不足证。
3.大补阴丸(大补丸)
【组成】熟地黄、龟板各六两(各180g)黄柏、知母各四两(各120g)
【歌诀】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方中重用熟地、龟板滋阴潜阳,壮水制火,即所谓培其本,共为君药。
臣以黄柏、知母苦寒降火,保存阴液,即所谓清其源。
用血肉甘润之品猪脊髓、蜂蜜为丸,填精益髓,既能助熟地、龟板以滋阴,又能制黄柏之苦燥,俱为佐使。诸药合用,成为滋阴降火治法的代表方。
3.一贯煎
【组成】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各9g)川楝子一钱半(4.5g)
【方歌】麦地练狗当杀。(麦冬、生地、川楝子、枸杞、当归身、北沙参6味药)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