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注意其可能被传及的脏器,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控制其传变。如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另外,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盛或衰。而“盛则传,虚则受”,则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 3.确定治疗原则
根据相生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补母和泻子,即所谓的“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疏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和扶弱,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被乘为弱,必须补之。
4.制订治疗方法
药物疗法方面,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法。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泻南补北等法。
针灸疗法方面,例如依据“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及其生克关系,来进行选穴治疗等方法。
精神疗法方面,可利用情志之间的五行克制作用,来达到调节异常情志变化,恢复其正常的情志活动。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金能克木之故。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