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为了使您更好的了解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重点内容,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主要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余依此类推。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主要以五行特性的类比和推演络绎,以五脏为中心,联系人体的各种组织结构与功能,将人体的形体、官窍、精神、情志等分别归属于五脏,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并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气、五色、五味等与人体的五脏系统联系起来,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从而使人体内外环境联结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主要表现于:一是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如肝生心,木生火,即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等。二是以五行相克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如-肾制心,水克火。即肾水可以上济心阴,以防止心火之亢盛等。三是以五行的制化和胜复来说明五脏之间的自我调节,以保持其整体的协调平衡和人体内环境的统一。

  (二)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五行学说应用于病理方面,主要在于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传变。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一是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方面。二是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传变和“相侮”传变两方面。并根据相生传与相克传,以推断病情的轻浅或深重。故说:“邪挟生气而来,则虽进而易退”;“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所胜,我所克也。脏气既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此外,五行学说还用以阐释五脏发病与季节的关系。

  (三)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主要在于分析四诊所收集的外在表现,依据五行属性归类和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以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并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现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色赤,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

  从出现他脏所主的色、脉来分析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面部五色“主色”、“客色”的生克关系,来推断病情的顺逆。所谓“主色”,是指五脏的本色。“客色”,则为应时之色。“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反之,“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故说:“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

  (四)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指导脏腑用药

  药物“五色”、“五味”与五脏之关系,是以天然色味为基础,以其不同性能与归经为依据,按五行属性来确定的。临床脏腑用药除根据五色、五味归属指导运用外,还应结合药物的四气(寒、热、温、凉)和升降浮沉理论来综合分析,辨证应用。

  2.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

  运用五行母子相及与相乘、相侮关系来说明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掌握了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以后,临床上除针对有病脏器进行治疗外,还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助理医师辅导 经络学说应用
    阴阳学说在疾病诊断应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五行与气的关系
    中医执业医师辅导 五行与气的关系
    中西医基础理论 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五行特性的表现
    阴阳学说在疾病诊断的应用
    龋的化学细菌学说  口腔执业
    龋的蛋白溶解学说  口腔执业
    龋的蛋白溶解 螯合学说  口腔执业
    牙龈保护学说  口腔执业
    修复中的肌作用学说  口腔执业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中医基础理论 辅导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