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的主要治则

阴寒偏盛者,则应补阳以制阴。但最终导致的是肾阳虚损,则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此外,由于阴阳偏衰可以互损,而阴阳又是互根互用的,故在治疗阴阳偏衰病证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应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应适当配用补阴药。即所谓“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

  3.阴阳并补

  指对阴阳两虚病证应用阴阳双补之法治疗。但亦应分清主次。

  4.回阳救阴

  为适用于阴阳亡失病证的治疗原则。即亡阳者,当回阳以固脱。亡阴者,当救阴以固脱。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病机病证有精气血津液各自的亏虚与互用关系的失调,故调理精气血津液,即是针对其不足或失调而设的治疗原则。

  1.调精

  包括填精、固精、疏利精气等法。

  2.调气

  包括补气、调理气机等法。

  3.调血

  包括补血、调理血运等法。

  4.调津液

  包括滋养津液、祛除水湿痰饮等法。

  5.调理精气血津液关系

  包括调理气与血的关系、调理气与津液的关系、调理气与精的关系、调理精血津液关系等法。

  (六)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而制定其适宜的治法和方药。

  1.因时制宜

  即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如所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2.因地制宜

  即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用药的原则。如所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即西北地区天气寒凉,其病多外寒而里热,应散其外寒,而清其里热。东南地区天气温热,因阳气外泄,而易生内寒,故应收敛其外泄阳气,而温其内寒。

  3.因人制宜

  即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年龄:老年人生机衰退,气血阴阳亏虚,病多虚证或虚实夹杂。虚证宜补,攻邪宜慎,药量较青壮年为轻;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情变化较快,忌投峻剂,少用补益,药量宜轻。

  性别:妇女有经、带、胎、产之别,用药宜慎。妊娠期间,凡峻下、破血、滑利、走窜等伤胎或有毒之品,尤当禁用或慎用。

  体质: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剂;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阳虚或阴盛之体,则应慎用寒凉之药。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