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非感染性发热的过程

  非感染性发热是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非感染性发热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畏寒或寒战、皮肤干燥无汗等症状。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

  (1)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到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易伴有惊厥。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疟疾、败血症、流感、急性肾盂肾炎、输液反应或某些药物反应等。

  (2)缓升型体温于数日内缓慢上升达高峰,多不伴寒战。见于伤寒、结核病等。

  2.高热持续期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心率增快,可有出汗。此期可持续数小时(如疟疾)、数日(如肺炎、流感)或数周(如伤寒极期)。

  3.体温下降期此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降温的方式有两种:

  (1)骤降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时甚至可低于正常,伴有大汗。见于疟疾、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及输液反应等。

  (2)渐降体温于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缓解期、风湿热等。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传染病传染过程与感染谱
    口腔医师辅导 咬肌间隙感染的特点
    腮腺隙感染的病因
    腮腺隙感染的早期症状
    腮腺隙感染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腮腺隙感染治疗前的护理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和临床表现
    结核菌感染途径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与临床表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原理
    公卫执业医师流行病学 病毒感染的血清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辅导之病毒感染的免疫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