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病因学、中医机制、辨证治疗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鼻咽癌病因学及中医机制
【病因学】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鼻咽癌的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EB病毒感染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②环境与饮食:环境因素也是诱发鼻咽癌的一种原因。在广东,调查发现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的微量元素镍含量较低发区为高。在鼻咽癌患者的头发中,镍含量亦高。动物实验表明,镍能促进亚硝胺诱发鼻咽癌。也有报道食用咸鱼及腌制食物是中国南方鼻咽癌高危因素,且与食咸鱼的年龄,食用的期限、额度及烹调方法有关。
③遗传因素:鼻咽癌病人有种族及家族聚集现象,如居住在其他国家的中国南方人后代仍保持着高的鼻咽癌的发病率,这提示鼻咽癌可能是遗传性疾玻
【中医病机】
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是多种发病因素所致。脏腑功能失调是本病的内因,复受七情六淫所伤,机体发生病理变化,出现气血凝滞或痰浊结聚,鼻络受阻,积聚而成;或痞塞日久,积聚壅结,化火化热,火毒内因而成。综合分析其病机主要是:
肺热内盛: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肺经有热,或热邪犯肺,上焦热盛,气血不和,热迫血离经,故出现鼻衄,气血凝滞,津液壅塞停结则变生息肉、肿块而鼻塞。如《诸病源候论》曰:“脏腑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溢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
肝胆毒热: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肝郁气逆,气郁化火,又肝胆相表里,肝胆毒热内生,“胆热移于脑,则辛頞鼻渊,”故而见头痛、耳聋等,髓海失养则耳鸣。《素问 气厥论》曰:“鼻渊者,浊涕不止也”。《外科正宗》又称鼻渊为“脑漏”、“脑崩”。
痰火互结:肝郁化火,灼液为痰,痰火互结,搏于少阳,阻塞经络,日久不化而致痰、血瘀等互结,日久渐成肿块、失荣、上石疽等。
总之,本病的发生是因,正虚于内,邪毒乘虚侵袭,致脏腑功能失调,痰热瘀毒等搏结于鼻窍,阻塞经络,日久而成癌肿。因此,本病病位在鼻咽,与肺脏、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发展下去,脏腑功能失调不能控制,正不胜邪,则癌毒流窜至颈、脑、肝、肺及骨等处,病不易治,预后不良。
鼻咽癌的中医辨证治疗
(1)热邪犯肺型主证:鼻塞涕血,微咳痰黄,口苦咽干,时有头痛,胃纳如常,尿黄便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方药:清热泻肺汤。
(2)肝郁痰凝型(以颈淋巴结转移多见)
主证:肋胁胀满,口苦咽干,烦燥易怒,头晕目眩,颈核肿大,时有涕血。舌质淡红或舌边红,舌苔薄白、白腻或黄腻。脉弦或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疏肝散结汤。
(3)血淤阻络型(以颅底骨侵犯或颅神经受损多见)
主证:头晕头痛,痛有定处,视物模糊或复视,面麻舌歪,心烦不寐。舌质暗红、青紫或见痰点痰斑,舌苔薄白、薄黄或棕黑。脉细涩或细缓。
治法:活血桂瘸,止痉通络。
方药:疏肝散结汤。
(4)气阴两虚型
主证:口干咽燥,咽喉不适,间有涕血,耳鸣耳聋,气短乏力,口渴喜饮。舌质红或绎红,苔少或无苔、或有裂纹。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脾胃论》)合增液汤(《温病条辨》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