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喜则气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2 伤及脏腑 各种不同性质的情志刺激均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脏腑,导致五脏生理功能失常。《内经》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不同的情志波动,对各脏有不同影响。
3.3 耗伤精血精 血是构成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是精神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耗伤精血中医经典著作曾说:“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4.对心身疾病的治疗 中医对心身疾病总治疗原则的论述与其他疾病相类似,提倡针药并用,上者抑之、下者举之、聚者散之、乱者理之、结者疏之、缓者收之、惊者平之等。另外,也提出了治疗心身疾病的针对性方法。
4.1 语言疏导 言语是最常见、最方便的心理治疗工具,在中医治疗中受到特别的重视并提出了具体方法:“人之情,莫不恶死乐生,告知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即充分调动和利用人“恶死而乐生”的心态和抗病康复的内在积极因素,促进心身康复。
4.2 情志疗法
4.2.1 情志相胜 指用一种情志纠正其所胜的另一种病态情志。其原理是中医理论中五行相胜的制约关系,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
4.2.2 顺从欲愿 指顺从患者的某些意愿,满足其一定欲望,以改善其不良的情志状态。正如《内经》所述:“数问其情,以从其意”。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