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清热剂的重点内容 方剂学辅导精华

金鉴》誉本方为“疮痈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适用于一切阳证肿毒而体质壮实者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使用依据。已溃非宜,阴证忌用。

  四、清脏腑热

  1.导赤散

  【组成】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梢各等份,竹叶五分。

  【方歌】竹竿通地。(竹叶、生甘草梢、木通、生地4味药)

  【功用】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主治】心经火热证。症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或口舌生疮,或溲赤涩痛,舌红,脉数。

  2.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泽泻(12g)木通(6g)车前子(9g)当归(3g) 生地黄(9g)柴胡(6g)生甘草(6g)

  【方歌】龙车通黄山,当地卸柴草。(龙胆草、车前子、木通、黄芩、栀子、当归、生地、泽泻、柴胡、生甘草10味药)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2.肝经湿热下注证。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

  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既补肝胆实火所伤之阴血,又可防方中苦燥渗利之品损伤阴液;柴胡疏畅肝胆,与生地、当归相伍,恰适肝“体阴用阳”之性,共为佐药。

  3.左金丸(原名回令丸)

  【组成】黄连六两(180g) 吴茱萸一两(30g)

  【功用】泻火清肝,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吴:连=1:6

  4.清胃散

  【组成】生地黄 当归身各三分(各6g)牡丹皮半钱(9g) 黄连六分(6g) 升麻一钱(9g)

  【方歌】当地牡丹升黄连。(5味药)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胃中积热,为君药。

  臣以升麻清热解毒,治胃火牙痛,有“火郁发之”之意。

  5.玉女煎

  【组成】石膏三至五钱(9~15g) 熟地三至五钱或一两(9~30g)麦冬二钱(6g)知母、牛膝各一钱半(各5g)

  【方歌】十亩麦地一头牛,胃热阴虚玉女愁。(石膏、知母、麦冬、熟地、牛膝5味药)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胃火,为君药。

  6.芍药汤

  【组成】芍药一两(30g)当归 黄芩 黄连各半两(各15g)槟榔 木香 甘草(炒)各二钱(各6g)大黄三钱(9g)官桂二钱半(5g)

  【方歌】贵将军敢要秦香连当兵。(肉桂、大黄、甘草、白芍、黄芩、木香、黄连、当归、槟榔9味药)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

  方中黄连、黄芩苦寒入肠,苦以燥肠胃之湿,寒以清肠胃之热,二药配伍,以清肠中之湿热,为君药。

  重用芍药苦酸微寒,养血和营,缓急止痛,配以当归养血活血,即“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四药相配,调和气血,为臣药。

  大黄苦寒泻热祛滞,兼破瘀活血,既可助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又可荡涤积滞,属“通因通用”之法。

  7.白头翁汤

  【组成】白头翁二两(15g) 黄柏三两(12g) 黄连三两(6g) 秦皮三两(12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

  白头翁汤主治热毒深陷血分之痢疾,芍药汤主治湿热壅滞肠道,气血不和之痢疾。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8.葛根黄芩黄连汤

  【组成】葛根半斤(15g) 甘草(炙)二两(6g) 黄芩三两(9g) 黄连三两(9g)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

  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

  9.泻白散

  【组成】地骨皮 桑白皮各一两(各30g) 甘草(炙)一钱(3g)粳米一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 清热燥湿药
    口腔执业医师 血管收缩剂的作用和使用
    中西结合医师辅导 清热燥湿方整理
    清热剂适用范围
    清热剂应用注意事项
    驱虫剂的配伍意义
    消食剂的适用范围
    有机溶剂的防治原则 公卫执业医师辅导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洗涤剂的种类和主要有害成分  环境卫生
    洗涤剂的添加剂  环境卫生学
    百白破三联制剂的应用
    有机溶剂的定义 用途与接触机会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