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气分热
1.白虎汤
【组成】石膏一斤(50g) 知母六两(18g) 粳米六合(9g) 甘草(炙)二两(6g)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临床运用本方,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使用依据。
2.竹叶石膏汤
【组成】竹叶二把(6g) 石膏一斤(50g) 麦门冬一升(20g)人参二两(6g)半夏半升(9g) 甘草(炙)二两(6g) 粳米半升(10g)
【方歌】竹竿下十人麦米。(竹叶、甘草、半夏、石膏、人参、麦冬、粳米7味药)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
二、清营凉血
1.清营汤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g) 生地黄五钱(15g) 玄参三钱(9g) 麦冬三钱(9g) 银花三钱(9g) 连翘二钱(6g) 竹叶心一钱(3g) 黄连一钱五分(5g) 丹参二钱(6g)
【方歌】西单卖竹帘,皇帝用银元。(犀角、丹参、麦冬、竹叶、连翘、黄连、生地、银花、玄参9味药)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温邪初入营分,故用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热邪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具体应用。
2.犀角地黄汤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一两(30g) 生地黄半斤(24g) 芍药三分(12g) 牡丹皮一两(9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
三、清热解毒
1.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三两(9g) 黄芩、黄柏各二两(各6g) 栀子十四枚(9g)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2.清瘟败毒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主治】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证。
3.普济消毒饮
【组成】黄芩、黄连各五钱(15g) 陈皮、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二钱(各6g) 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一钱(各3g) 僵蚕、升麻各七分(各2g)
【方歌】秦河牛马俏连城,玄湖甘橘残根深。(黄芩、薄荷、牛蒡子、马勃、连翘、黄连、陈皮、玄参、柴胡、甘草、桔梗、僵蚕、板兰根、升麻14味药)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方中黄芩、黄连清热泻火,祛头面热毒,为君药。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寓“火部发之”之意,并可引药上行为佐使药。
4.凉膈散
【组成】川大黄、芒硝、甘草(炙)各二十两(各600g) 山栀子仁 黄芩 薄荷各十两(各300g) 连翘二斤半(1250g)竹叶3g,蜜少许
【方歌】芩栀调胃,连喝竹蜜。(芩、栀、调胃承气汤、连翘、薄荷、竹叶、蜜9味药)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方中重用连翘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为君药。
5.防风通圣散
【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6.仙方活命饮
【组成】白芷六分(3g) 防风 贝母 天花粉 皂角刺 穿山甲 赤芍药 当归尾 乳香 没药 甘草节各一钱(各6g)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9g)
【方歌】北国风光甲天下,赤芍乳没金银花。当用陈皮造白纸,解毒活血溃坚夸。(贝母、国老即甘草、防风、穿山甲、天花粉、赤芍、乳、没、金银花、当归尾、陈皮、皂角刺、白芷13味药)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本方为治痈疡肿毒阳证之主方。
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为治疮疡肿毒之要药,故重用为君。
《医宗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