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结核病的化疗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问题:为什么抗结核治疗强化期用PZA而不用EMB?

  解析:PH可降至5.0-5.5时,PZA成为杀菌药,而EMB是抑菌药。

  结核病的化疗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在结核病的初治治疗方案中,采用2个月强化期和4-6个月巩固期。强化期联合3-4个杀菌药,约在2周内控制症状。

  结核病灶中存在4种不同代谢状态的菌群:A、B、C、D。

  INH可迅速杀灭A群,显示早期(此时PH在中性)高效治疗效果,随着细菌生长减慢,逐渐失去作用。

  RFP可杀灭C群(半休眠状态但偶有突发必或短期内旺盛生长的细菌),可减少复发,故应贯穿疗程始终。

  PZA是唯一对B群有效的药物(消灭B群是实现灭菌的关键),近年强调在短程化疗中加用PZA至关重要。PZA杀灭存在于巨医学教 育网原创噬细胞内的溶酶体和吞噬溶酶内(PH<5.5)的细菌,新的研究显示,对于存在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物质(PH6.5-7.0)中的细菌,由于急性炎症伴缺氧和二氧化碳、乳酸蓄积,PH可降至5.0-5.5,PZA亦可发挥作用。其作用一般在疗程最初的两个月内完成。

  D群为完全休眠菌,药物不起作用。

  在治疗早期,INH的作用最强,SM较弱。在此种环境下PZA不能成为杀剂药。当出现炎症反应,PH下降,细菌生长受到抑制,PZA和RFP则较医学教 育网原创INH更具杀菌作用,而SM则完全不起作用。

  乙胺丁醇EMB通过抑制结核菌RNA合成发挥作用,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且产生耐药性较为缓慢。

  链霉素SM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来杀灭结核菌。对于空洞内胞处结核菌作用强,PH中性时起效。目前已少用,仅用于怀疑INH初始耐药者。

  相关名词

  肺结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菌酸:phthionic acid

  耐多药:mutiple-drug resistance,MDR

  异烟肼:isoniazid,INH

  利福平:rifampin,RFP

  吡嗪酰胺:pyraxinamide,PZA

  链霉素:streptomycin,SM

  乙胺丁醇:ethambuto,EMB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糖尿病的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中西医治疗
    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 清热燥湿药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药性理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西医如何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西医如何治疗
    糖尿病的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
    癫痫西医如何治疗
    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 肛门直肠疾病的预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中毒的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中西医执业医师辅导 利水渗湿药概述
    中西医执业医师辅导 祛风湿强筋骨药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