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古代刺灸法 中西医结合 针灸学

:即在用上法时结合运气法,令病人口鼻按一定方式呼气或吸气,更可促进热气或凉气达于病所。以凉泻为例:“当泻之时,候气至病,更用生成之息数,令病人鼻中出气,口中叹气,按所病脏腑之数,自觉清凉矣”(《针灸聚英》)。另外,在治疗病症时,也同样:“令患人吸气五口,使针力至病所,此乃运气之法,可治疼痛之病。”呼吸法,由于针刺手法结合气功运气,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4) 辅助手法:如用上述手法仍不能使“气至病所”或气至感觉不满意时,则可加用辅助手法。这些手法均是后世医家根据《内经》《难经》所记载的针前手法如循、推、弹、按进一步发展衍化而来。在名称上虽和上述的针前手法相一致,但其具体操作方法和时间则并不相同。本法主要用于针入之后。

  1)弹努法:这里专指以指甲弹针,促使“气至病所”而言。“弹而努之者,是用指甲弹针,令脉气*月眞满,而得疾行至于病所也。”此法实际效果较差,目前很少采用。

  2)循扪法:针刺后,“以手循经络扪循至病所”(《卫生宝鉴》)。具体地说,“扪者,摩也……循者,用手于所针部分,随经络上下循按之,使气往来,推之则行,引之则至是也”(《针灸大成》)。此法至今仍为针灸家所推崇。

  3) 通经接气法:本法用于传导之气为关节所阻滞而不得前进时。《金针赋》谓:“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大段之法,驱而运之,仍以循摄爪切,无不应矣”。按其所说,较为繁复。我们体会,气为关节所阻虽颇常见,只要加强提插捻转手法,再予“循摄爪切”,多可通经接气。

  4)按压堵截法:本法用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向,能使气集中并沿所需的方向运行。其法是在针刺穴位附近该穴所属的经线上,按压与病所方向相反的部位,促使所得之气向一个目标——病所传导。恰如《金针赋》所说:“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也前。运气走至疼痛之所”。此法颇为针灸家所重视。

  以上除第(1)种外,后三法均属常用。既可同时运用,亦可单独操作,宜灵活掌握。

  综上所述,“气至病所”手法虽分两个阶段,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视为一个整体,各种手法,仅是不同的步骤或环节而已。除了熟练掌握手法促使“气至”外,还应强调辨证论治,正确组方配穴,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古代医学道德的内容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