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雷火针法、太乙针法大致相似,只是在艾叶中再添加药物,以增强功效。其中雷火针法可治跌打损伤的伤科急症,如”治闪挫诸骨间痛“(《针灸大成》)。目前,由于艾卷熏灸易掌握火力强弱、灸治时间长短、灸治面积大小,以及施用简便等,已经成为灸治急症的主要方法了。
3.急症灸治要求
(1)须令火气至病所:“气至病所”不单指针治而言,灸治亦应强调,即“火势乃至病所”(《备急千金要方》)。在急症灸治中,更要求灸感到达病痛之所,以提高灸治疗效。否则,“火气不行,不能除病也”(《外台秘要》)。这是古人长期实践所得,《备急灸法》等均有详述。如何才能促使火气至病所?除了操作正确、壮数足够而外,选穴准确也是关键之一。所以《黄帝明堂灸经》日:“灸穴不中,即火气不能远达”。关于灸感至病所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最近已有人作了较为细致的观察。证实古人观点的正确性。
(2)关于壮数:灸治急症,究竟以多少壮数为宜,古人看法略有不同。一种意见认为,应据病情而定,危急程度愈重,壮数相应愈多,“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小疾不过三、五、七壮而已”(《扁鹊心书》);一种则认为宜按身体不同部位而定,“若卒暴百病……灸头面四肢宜多灸,腹背宜少,其多不过五十,其少不减三、五、七、九壮”(《备急千金要方》);还有一种意见是,不必机械规定壮数,以去病为度:“故灸者,必令火气直达毒处,不可拘定壮数”(《类经图翼》)。这些意见均有参考价值。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