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驱虫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一) 驱蛔汤《经验方》

  组成:乌梅三枚、胡连3克、槟榔9克。雷丸6克、使君子6克 枳壳5克、白芍9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驱杀蛔虫。

  主治:虫积腹痛,烦躁易怒,口干舌赤,脉弦细数。

  方解:本方是治疗蛔虫证的经验方。方中乌梅安蛔止痛;使君子、雷丸以驱蛔;槟榔杀虫、消积,并行气通便,枳壳行气止痛,白芍养血缓急止痛;胡连能除疳热以清热消积,诸药合用,共凑驱杀蛔虫,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

  本方主治蛔虫证。如积热明显者,可加连翘、栀子;如大便秘结者,可加芒硝、大黄等;兼有食积者,可再加山楂、麦芽、鸡内金等消导药。

  (二) 胆蛔汤《经验方》

  组成:榧子肉15克、使君子12克、槟榔18克、乌梅五枚、苦栋根皮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驱蛔止痛。

  主治:胆道蛔虫,医学教育 网原创亦可治肠道蛔虫,蛔虫性肠梗阻。

  方解:本方为治疗胆道蛔虫证的经验方。方中乌梅味酸能安蛔止痛,使君子、苦栋根皮,榧子肉均为驱蛔虫的要药,各药合用则驱虫力更大,槟榔杀虫消积,兼能行气通便,共成驱虫止痛的方剂。

  临床应用:

  1.本方治证以胆道蛔虫证为主,以腹中钻痛或绞痛,呕吐等为主症。

  2.如腹痛甚,可加木香,枳壳以行气止痛;兼有发热,可加黄连或黄柏以清热;大便秘结,可加枳实,玄明粉以攻下通便。

  3.本方对蛔虫性肠梗阻有一定的疗效,但应密切注视病情,做好多种准备,如服药多次未见好转,应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三) 乌梅丸《伤寒论》

  组成:乌梅500克、细辛180克 干姜300克 当归120克 附子180克 桂枝180克 黄柏180克、黄连500克 人参180克 蜀椒120克。

  用法;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打匀,烘干或晒干,研成末,加密制丸,每服10克,日一至三次,空腹温开水送下。或水煎服(用量以病情酌定)。

  功用:安蛔止痛。

  主治:胃热肠寒的蛔厥证。症见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得食则呕,甚至呕出蛔虫,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呕吐。

  方解:本方是治疗蛔厥的主方。方中以乌梅味酸能制止蛔虫蠕动,为主药;蜀椒、细辛能驱虫,且治脏寒、黄连、黄柏苦能下蛔,清泄胃热均为辅药;并配合姜、桂、附以温脏祛寒,参、归补养气血,以为佐使。此方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对于属寒热错杂而正气虚者,极为适合。

  临床应用:

  1.本方治证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为辩证要点。

  2.如无寒证者,可去桂医学教育 网原创、附;如正气未虚者,可去参、归;腹痛甚者,可酌加广木香,川栋子等行气止痛之药;如大便秘结者,可加槟榔、枳实、玄明粉之类以攻下通便。如酌加使君子,苦栋根皮、榧子等药,则驱虫力更强。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驱虫剂配伍意义
    中西结合医师辅导 清热燥湿方整理
    驱虫剂的配伍意义
    清热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燥湿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凉血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解毒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和解表里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驱虫药归纳  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 
    固涩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泻下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驱虫方整理 中西结合执业医师辅导 
    驱虫剂趣味方歌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