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清热药归纳 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

于黄疸。如治阳黄(湿热黄疸),尿少色黄,有便秘结,配栀子、大黄。如治阴黄(湿寒黄疸),尿少色黄,大便泄泻,配干姜、附子、甘草。

  2.适用于湿热黄疸,湿重者,如尿少,腹胀、腿肿、配白术、泽泻、猪苓、茯苓。

  用量:9-15克。

  禁忌:因瘀血而引起的发黄,或血虚萎黄者均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挥发油、茵陈酮及叶酸等。

  2.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病原性丝状菌、猩红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动物实验:有解热、降血压、降胆固醇、抑制肠管及麻痹蛔虫的作用。

  4.有利胆、利尿的作用,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能缩短疗程,减轻症状,消除黄疸。

  三)清热凉血药:

  (一)生地黄《本经》

  为玄参料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

  别名:酒壶花、生白菜、干地黄。

  处方用名:生地黄、干地黄。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甘、苦、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功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具有清热凉血及养阴作用,常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红或绛等证,多与玄参、犀角等同用,共凑清热养阴之效,如清营汤。

  2.能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等证,常与侧柏叶、茜草根等凉血止血药同用,如四生丸。

  3.有生津止渴作用,可用于热病伤津、舌红口干或口渴唇燥,常与麦冬、沙参、玉竹等益胃生津药同用,如益胃汤。并可用于消渴证,口渴多饮,常与天冬、枸杞、山药、山萸肉等滋补肝肾药同用。

  鲜地黄,亦称鲜生地,作用于干生地相近似,而凉血、生津效果尤佳。适宜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及血热妄行吐衄下血等证。

  用量:9-20克。

  禁忌:本品性较滋腻,脾胃虚弱腹满便溏者慎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地黄素、甘露醇、铁质、维生素甲等。

  2.中等量对动物有显著强心作用,使血压升高,对衰弱的心脏作用尤为显著;小剂量可使血管收缩,大剂量则使血管扩张。此外,还有利尿、降血糖的作用。

  3.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二)牡丹皮《本经》

  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的根皮。

  别名:花王、丹皮、粉丹皮。

  处方用名:牡丹皮、丹皮、粉丹皮、花王皮。

  药用部分:根皮。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具有清热凉血作用,适用于热病发斑疹、血热吐血、衄血等证。通常与生地同用,重者可与犀角配伍,如犀角地黄汤。亦可用于热入血分,夜热早凉、骨蒸无汗,常与青蒿、鳖甲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又具活血行瘀作用,可用于血阏闭经、痛经,或瘀血积聚,腹中包块等证,可与桂枝、茯苓、桃仁等同用,如桂枝茯苓丸。

  3.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活血行瘀,可用于肠痈,常配伍大黄、冬瓜仁等,如大黄牡丹皮汤。

  用量:3-9克。

  禁忌:孕妇及月经过多禁用。

  参考资料:

  1.丹皮煎剂做体外试验,对伤寒、痢疾、大肠、绿脓、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革兰氏阴性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

  2.本品尚有解热与显著的降压作用。

  3.本品并能使子宫内膜充血而有通经作用。

  4.临床可用于多种热性传染病,并对过敏性鼻炎及中耳炎术后,有一定的脱敏及抗菌消炎作用。

  (三)玄参《本经》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浙玄参)的根。

  别名:元参、黑参、乌元参。

  处方用名;玄参、元参、黑元参、黑玄参。

  药用部分:根。

  性味:甘、苦、寒。

  归经:入肺、胃、肾经。

  功能:养阴生津、清热解毒。

  主治与应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 清热燥湿药
    中西结合医师辅导 清热燥湿方整理
    中西结合医师辅导 理气药归纳
    清热剂适用范围
    清热剂应用注意事项
    清热剂歌诀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燥湿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凉血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解毒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驱虫药归纳  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 
    固涩药归纳  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 
    清热法 和营法 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