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清热药归纳 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

胃虚寒之泄泻,产后血虚烦热,小儿痘疹气虚作泻等忌用;湿热病初起不宜早用。

  参考资料:

  1.本品主要成份为小碱(黄连素),还有黄连碱等。

  2.体外实验:对痢疾杆菌、伤寒医学教育 网原创杆菌、大肠杆菌、布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结核菌等有抑制作用。尤以对痢疾杆菌的作用为强。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在体内外均有抗阿米巴原虫作用。并有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扩张血管,降血压及解热作用。

  3.临床上常用于细菌性及阿米巴痢疾、肠伤寒、肺结核、百日咳、猩红热、砂眼、滴虫性阴道炎、上颌窦炎,湿疹及化脓性感染等有效。

  (二)黄芩《本经》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

  别名:枯芩、子芩、条芩。

  处方用名:黄芩、子芩、条芩、枯芩 、酒芩。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肺、胆、大肠、小肠经。

  功能:泻肺火、清湿热。

  主治与应用:

  1.本品长于清热燥湿,主要用于湿热泻痢、湿温、黄疸、热淋等证。

  2.能清泻上焦实火,尤以清肺热见长。用于肺热咳嗽,单用枯芩有效,亦可与桑白皮、地骨皮等配伍,以清肺止咳。若热盛火炽,迫血妄行而引起的出血证,可单用黄芩炭煎服,清热而又止血;亦可与生地、白茅根等合用。

  3.亦能清热解毒,常与银花、连翘同用,以治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

  4.还有清热安胎作用,常与白术同用,以治胎热不安。

  用量:3-9克。

  禁忌:肺寒咳嗽、胎寒欲坠,无湿热者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黄芩甙、黄芩素等。黄芩甙水解产生贝加因及葡萄糖醛酸,贝加因有显著抗菌作用,利尿作用。葡萄糖醛酸有解毒作用。

  2.体外实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抗菌作用,并能抑制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

  3.动物实验: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利尿、解热及镇静作用,并能抑制肠管蠕动,降低血管渗透性。

  4.临床可用于流感、急性支气管炎、肠炎、肺炎、菌痢、尿路感染、皮肤各种炎症,以及高血压等病。

  (三)黄柏《本经》

  为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 (关黄柏)和黄皮树(川黄柏),除去栓皮的树皮。

  别名:黄 蘖、山屠、 蘖木。

  处方用名:黄柏、黄蘖 、川柏、柏皮、炒黄柏。

  药用部分:树皮。医学教育 网原创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肾、膀胱、大肠经。

  功能:清湿热、泻火、解毒。

  主治与应用:

  1.具清热燥湿之功,用于多种湿热证,如泄泻、痢疾、黄疸、淋证、带下等。治泻痢,可配白头翁、黄连,如白头翁汤;治黄疸,配以栀子、甘草、即栀子柏皮汤。

  2.又可退虚热,用治阴虚发热,骨蒸盗汗以及梦遗滑精等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既能滋肾阴之亏耗,又能兼泻妄动之肾火,如知柏地黄丸。

  3.又能清热解毒,用治热毒疮疡、湿疹等证。

  用量:3-12克。

  禁忌:脾胃虚寒,便溏泄泻者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内含小 蘖 硷、黄柏内酯等。其抗菌作用与黄连相似。但黄柏对 肺 炎双球菌作用最强。

  2.还有降低血压及血糖作用,但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过高无效。

  3.本品尚能兴奋平滑肌,促进胆汁分泌,有苦味健胃作用。

  4.黄柏醇有保护血小板不易破碎的作用。

  5.临床多用于急、慢性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泌尿系感染及湿疹等疾病。

  (四)茵陈《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的的幼苗。

  别名:茵陈蒿、绵茵陈、白蒿。

  处方用名;茵陈蒿、绵茵陈、茵陈。

  药用部分:幼嫩茎、叶。

  性味:苦、平、微寒。

  归经:入脾、胃、肝、胆经。

  功能:清湿热、黄疸。

  主治与应用:

  1.适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 清热燥湿药
    中西结合医师辅导 清热燥湿方整理
    中西结合医师辅导 理气药归纳
    清热剂适用范围
    清热剂应用注意事项
    清热剂歌诀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燥湿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凉血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解毒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驱虫药归纳  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 
    固涩药归纳  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 
    清热法 和营法 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