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清热药归纳 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清热剂。

  清热药和方,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高烧,热痢,痈肿疮毒等所呈现的各种里热证候。

  热证中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以及虚热、实热等证的不同,故清法中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四种;别附;清虚热、清脏腑热法。

  本类方药性多寒凉,易伤医学教育 网原创脾胃,对脾胃虚弱的患者,宜适当辅以健胃的药物;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又性多燥,也易伤津液,对阴虚的患者,要注意辅以养阴药,祛邪不忘扶正。

  对脾胃虚弱、胃纳不佳、肠滑易泻的慎用。

  一)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多入气分,能清气分之热,泻气分之火,故又名清气分法。适用于气分实热证。证见高热,烦渴引饮,汗多、舌红医学教育 网原创苔黄,脉洪大或滑数等。临床常用于急性热性病,如乙脑、肺炎等气分证,常用药物有石膏、知母等;常用方剂有清气汤(白虎汤)等。

  (一)石膏《本经》

  为一种含硫酸钙的矿石。挖出后去净泥土、杂石、碾碎,生用或煅用。

  药用部分:为含水硫酸钙矿石。

  产地:生产于湖北、山东、山西、四川等地。

  炮制;挖出后去净杂石、泥土、生用或煅用。

  性味:辛、甘、大寒。

  归经:入胃、肺经。

  功能: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生肌收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大寒,且有较强的清热泻火作用,善清气分实热,用于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躁、脉洪大、甚至神昏谵语等实热亢盛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如白虎汤。

  2.能清泻肺热,用于肺热咳嗽、气喘、心烦口渴等实热证,常配伍麻黄、杏仁以加强宣肺止咳平喘之功,如麻杏石甘汤,治风热实喘等。

  3.能泻胃火,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邪龈肿痛证,使热去则痛止,可与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煅石膏末有清热,收敛、生肌作用,外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等,常和知母、黄柏、青黛等同用。

  用量:15-60克。

  禁忌:胃弱、无实热以及有里湿者忌用。

  参考资料:

  1.内服经胃酸作用,变成可溶性钙盐吸收入血,可抑制神经(包括体温调节中枢)应激性,减轻骨骼肌兴奋和减低血管渗透性,而具有解热、镇痉、消炎、抗过敏作用。

  2.煅后能收敛粘膜减少分泌。

  (二)知母《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

  别名:连母、地参、穿地龙。

  处方用名:知母、炒知母、肥知母。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苦、甘、寒。

  归经:入肺、胃、肾经。

  功能、清热、滋阴。

  主治和应用:

  1.本品苦寒而不燥,降火除烦,可清肺、胃实热。较多用于温热病、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证。常和石膏配合,以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如白虚汤。

  2.有清肺、润肺作用,可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肺热、燥咳痰多,常与贝母同用。

  3.适用于肺肾阴虚骨蒸潮热、盗汗、心烦、咳血等,常配生地、丹皮、山药、黄柏等,如知柏八味丸,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等证。此外也常用于消渴病,配天花粉、葛根。

  用量:3-9克。

  禁忌:本品有滑肠作用,脾虚便溏者慎用。

  参考资料;

  1.本品主要含知母甙、黄酮类、烟酸等。

  2.中等量知母浸膏能麻痹呼吸中枢,使血压下降,并能使心脏麻痹;大剂量则可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3.体外实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有抗菌作用。

  4.动物实验:有解热作用。

  5.常用于急性传染病之发热期,肺炎、肺结核、糖尿病及慢性肾盂肾炎等。

  (三)栀子《本经》

  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

  别名:山栀、黄栀子、山枝子、红栀子。

  处方用名:栀子、山栀子、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 清热燥湿药
    中西结合医师辅导 清热燥湿方整理
    中西结合医师辅导 理气药归纳
    清热剂适用范围
    清热剂应用注意事项
    清热剂歌诀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燥湿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凉血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清热解毒方整理  中西医结合 方剂学 
    驱虫药归纳  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 
    固涩药归纳  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 
    清热法 和营法 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