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宫内膜及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生期(5-14天)
早期(5-7):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
中期(8-10):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目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有分裂相
晚期(11-14):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体更长呈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结合成网状
2、分泌期(15-28天)
早期15-19):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明显,腺上皮细胞核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间质水肿
中期(20-23):内膜呈锯齿状,顶浆分泌,间质水肿疏松
晚期(24-28):呈海绵状,有糖原溢出,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多,肥大的蜕膜样细胞。
3、月经期(1-4):雌激素水平更低,无孕激素
(二)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1、阴道粘膜
排卵前:雌激素作用。
阴道上皮底支细胞增生→中层与表层细胞出现角化
排卵后:孕激素作用。
阴道上皮细胞大量脱落(脱落多为中层或角化前细胞)
2、宫颈粘液
排卵前:雌激素作用。
粘液稀薄透明,拉丝,可见羊齿状结晶
排卵后:孕激素作用。
粘液分泌↓,质粘稠而混浊易断,第22日消失→椭圆体。
周期性变化不受性激素影响的是(卵巢生发上皮)
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和雌酮两种雌激素
促卵泡素:直接调节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第四单元 妊娠生理
一、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着床
1、精子获能部位:子宫及输卵管
2、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
3、受精: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开始受精
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受精完成
4、受精卵发育:桑椹胚(受精后第3日)→晚期囊胚(受精后第4日)入宫腔
5、着床时间:受精后第6-7日
6、着床条件:
透明带必须消失
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必须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
囊胚和子宫内膜必须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
必须有足够的孕酮
7、着床后,子宫内膜变化:迅速发生蜕膜变
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
二、胎儿
1、胎盘
(1)构成:羊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
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
是胎盘的主要部分
底蜕膜――构成胎盘母体部分、
(2)功能: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防御罷及合成功能。
2、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3、脐带:一条静脉,两条动脉(脐静脉含氧量高)
4、羊水:保护胎儿和母体
三、母体
血液变化:
(1)血容量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
(2)RBC↓,血红蛋白↓,网织红轻度↑
(3)WBC至妊娠30周达高峰,主要是中粒增多
(4)凝血因子:高凝状态,PT略低少,血浆纤维蛋白↑
(5)血浆蛋白↓
泌尿: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易患急性肾盂肾炎
第五单元 孕期监护及保健
一、产前检查
首次产检时间:确诊早孕时
产科四步角诊法检查:子宫大小,先露情况,胎方位
骨盆测量:
1、髂棘间径23-26cm ――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
2、髂嵴间径25-28cm ――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
3、粗隆间径28-31――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