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白霉素)
作用机制:作用于敏感菌核蛋白体50S亚基→影响蛋白合成
静止期抑菌剂。
1、红霉素――军团菌病首选
作用用途:主用于对青霉素耐药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
与抗毒素联合治疗白喉或单用于白喉带菌者。
用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空弯,阿米巴痢。
红霉素不宜与氯霉素和林可霉素共用。
2、乙酰螺旋霉素――常作红霉素的替代品。
四、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克林霉素是治疗急慢性金葡菌性骨髓炎的首选药。
五、氨基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作用: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不良反应:
(1)肾毒性:新霉素>卡那>庆大>丁胺卡那>链霉素
(2)耳毒性:前庭损害:新>卡那>庆大>链霉素
耳蜗损害:新>卡那>丁胺>庆大
(3)过敏反应
(4)阻断N肌肉接头
1、链霉素(SM)――主要对结核杆菌及多种G-杆菌有强效
为鼠疫首选药。
对草绿色链球菌感染者,以青霉素合链霉素首选。
过敏性休克抢救药:10%GS酸钙
2、庆大霉素(GM)――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为败血症、骨髓炎首选。
3、卡那霉素(KM)――对结核杆菌有效。对绿脓杆菌无效。
丁胺卡那――耐酶。绿脓杆菌等及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均敏感。
六、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
作用机制:抑菌剂,在极高浓度时才有杀菌作用。
药物能特异地与敏感菌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作用:
1、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部分葡菌、破伤风杆菌和炭疽杆菌有效
2、对肺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也有抑制作用,对阿米巴原虫有间接抑制作用。
3、对绿脓杆菌、病毒、真菌无效。
4、对G+菌作用不如青霉素类。对G-菌不如氨基甙类和氯霉素。
用途:治疗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立克次体病、支原体肺炎及布氏杆菌病――首选
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症状
2、二重感染:鹅口疮;伪膜性肠炎
3、对肾、牙生长的影响
4、大剂量长期服→肝损害
七、氯霉素
作用:抑菌剂。与敏感菌核蛋白体50S亚基可逆结合。
对G-菌作用强
对G+球菌作用<青霉素和四环素
对立克次体和沙眼衣原体有效。
对真菌、原虫无效。
用途:全身应用治疗伤寒、副伤寒――首选
立克次体和敏感菌引起的败血症,其他药物疗效不佳的脑膜炎
不良反应:
1、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再障贫
2、灰婴综合征
3、二重感染。视N炎、周围N炎、中毒性精神病
第二十七单元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一、抗真菌药
(一)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
机制: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用途:1、克霉唑:对皮肤癣菌感染作用好。
用于皮肤真菌病(体癣,手足癣,耳道/阴道真菌)
2、酮康唑:对念珠菌和表浅癣菌有强效。
用于治疗慢性粘膜念珠菌病和癣病
3、咪康唑:深部真菌感染(静注)。皮肤真菌(局部)
4、氟康唑:用于念珠菌与隐球菌病。毒性反应最小。
(二)土黄霉素――只是浅表抗真菌药。口服有效。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