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病因病理的认识

  中医称为胎黄或胎疸。其形成的原因主要为胎禀湿蕴,如湿热郁蒸、寒湿阻滞,久则气滞血瘀。

  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发病机理主要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日久则气滞血瘀。出现淤积发黄。

  1.湿热熏蒸

  由于孕母素体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此即《诸病源候论。胎疸候》所言:“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薰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

  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运不健,感受湿热之邪未能输化,郁结于里,气机不畅,郁蒸肝胆,以致胆液外泄,出生以后,发于肌肤面目,因而皮肤发黄。

  热毒炽盛,黄疸可迅速加深。而湿热化火,邪陷厥阴,则会出现神昏、抽搐之险象。正气不支,气阳虚衰,可成虚脱危证。

  2.寒湿阻滞

  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阳虚弱,湿浊内生;或生后为湿邪所侵,湿从寒化,可致寒湿阻滞。

  婴儿脾阳本虚,复因孕母之湿内传,蕴蓄脾胃,脾阳受困,寒湿阻滞,以致气机不畅,肝失疏泄,胆液外溢,而致发黄。

  正如《临证指南医案。疸》所言:“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寒为阴邪,故黄色晦暗。

  3.瘀积发黄

  部分小儿禀赋不足,脉络阻滞,或湿热蕴结肝经日久,气血郁阻,可致气滞血瘀而发黄。

  由于小儿禀赋虚弱,湿热内阻,气机不畅,肝胆疏泄失常,以致气滞血瘀,脉络瘀积而发黄。

  此外,尚有因先天缺陷,胆道不通,胆液不能疏泄,横溢肌肤而发黄。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内科方剂速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胸痹 不寐 癫狂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痫证 胃痛 呕吐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腹痛 泄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痢疾 便秘 胁痛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风 水肿 淋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