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病因病机
1.中医病因病机
夏秋之季,湿热内盛,染有疫毒的不洁之物从口入腹,蕴伏肠胃,脾胃受困,秽邪疫毒最易入侵,毒聚肠中,其正气尚盛者,与邪相争,则湿从热化,热盛化火,内窜营血,蒙闭心包,扰动神明则见高热神昏;热极生风,风火相煽,引动肝风则见抽搐;此为邪实内闭之证。若正不敌邪,正气不支可使阳气暴脱于外,则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此为内闭外脱之证。邪毒蕴积肠胃,阻滞气机,气机不利则腹痛。热毒凝滞津液,伤及肠络则见赤白下痢。总之,本病的病变主要在肠腑,为邪毒滞于肠腑,凝滞津液、蒸腐气血所致。
2.西医病因病机
病因:病原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的志贺氏菌属,按其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分为A、B、C、D四个血清群,分别为志贺氏菌、福氏菌、鲍氏菌、宋氏菌。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
病机:病原菌经口进入胃肠道,侵入结肠上皮细胞并生长繁殖,细菌裂解后产生的大量内毒素与少量外毒素,引起缺氧,缺血,肾上腺皮质出血或萎缩。由于循环障碍导致休克、DIC,脑微循环障碍而出现脑水肿、颅内高压,甚则组织细胞坏死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