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肝、胰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是腹部损伤的一部分内容,属于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了部分相关资料供学员参考。
一、脾破裂
脾是腹部内脏中最易受损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约占10%
按病理解剖,脾破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中央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深部。
被膜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周边部分。
真性破裂:临床上85%属于此类,破损累及被膜,破裂部位多见于脾上极和膈面。
临床上约85%为真性破裂,破裂部位较多见于脾上极及膈面,有时在裂口对应部位有下位肋骨骨折存在。破裂如发生在脏面,尤其是邻近脾门的,有撕裂脾蒂的可能。这种类型的脾破裂,出血量大,病人可迅速发生休克。甚至未及抢救已致死亡。
二、肝破裂
在各种腹部损伤中占15%~20%,右肝破裂较左肝多见。
分为中央性破裂、被摸下破裂和真性破裂3种。肝被摸下破裂也可转为真性破裂,二中央性破裂更易发展为继发性肝脓肿。
肝破裂后可能有胆汁溢入腹腔,故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更为明显。
肝破裂后,血液有时可能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而出现黑便和呕血。
三、胰腺损伤
占腹部损伤的1%~2%,损伤常在胰的颈、体部。由于其位置深而隐蔽,容易漏诊,死亡率高达20%
胰腺闭合性损伤常系上腹部强力挤压所致。
胰液可积聚于网膜囊内,表现为上腹部明显压痛和肌紧张。还可因刺激膈肌而出现肩部疼痛。胰液经网膜孔或破裂的小网膜进入腹腔后,可很快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如渗液局限于网膜内未及时处理,可形成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损伤引起的出血数量一般不大,所致腹膜炎在体征方面也无特异性,血淀粉酶和腹腔穿刺液淀粉酶升高,有一定诊断参考价值。
血淀粉酶和腹腔穿刺淀粉酶升高并非胰腺损伤所特有,上消化道穿孔也可有类似表现,且胰腺损伤也可无淀粉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