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肿瘤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专业综合所包含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了部分相关资料供学员参考。
肾肿瘤多为恶性肿瘤,任何肾肿瘤在组织学检查前都应疑为恶性。临床上较常见的肾肿瘤有源自肾实质的肾癌、肾母细胞瘤以及肾盂肾盏发生的移行细胞乳头状瘤。其中,肾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一、肾癌
1.病理
肾癌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的实质性恶性肿瘤,外有假包膜。分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肾癌局限在包膜内恶性度较小,穿透包膜后可经血液和淋巴结转移,淋巴转移最先到肾蒂淋巴结。
2.临床表现
初期可无任何症状,仅经体检发现。典型症状为血尿、疼痛和肿块。肿瘤穿入肾盂肾盏会出现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血尿。肿瘤或血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发生肾绞痛。远处转移时,肺和骨骼最常见。肾癌的全身症状有发热、高血压、血沉快、贫血、肝功异常、激素改变等。
3.临床诊断
约半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或体征,体检时由B超或CT偶然发现,称之为偶发肾癌或无症状肾癌。血尿、疼痛和肿块是肾癌的主要症状,出现上述任何一项症状,即应考虑肾癌的可能。肾癌术前诊断依赖于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能提供最直接的诊断依据。
a.B超
可以发现临床无症状,尿路造影无改变的早期肿瘤。常表现为不均质的中低回声实性肿块,体积小的肾癌有时表现为高回声,需结合CT或肾动脉造影诊断。
b.X线检查
1)泌尿系统平片(KUB):可见肾外形增大
2)静脉尿路造影(IVU):可见肾盏肾盂因肿瘤挤压或侵犯,出现不规则变形、狭窄、拉长、移位或充盈缺损
3)肾动脉造影检查:可以显示肿瘤内有病理性新生血管、动-静脉瘘、造影剂池样聚集与包膜血管增多等
c.CT
是目前诊断肾癌最可靠的影像学方法,对肾癌的确诊率高,能显示肿瘤大小、部位、邻近器官有无受累
d.MRI
对肾癌诊断的准确性和CT相仿。在显示邻近器官有无受侵犯,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无癌栓优于CT
二、肾盂癌
1.病理
多数为移行细胞乳头状肿瘤。中等分化的乳头状细胞癌最常见。因肾盂壁薄,周围淋巴组织丰富,常有早期淋巴转移。
2.临床表现
早期即可出现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少数为镜下血尿,这是与肾癌最大的不同。1/3患者有腰部钝痛,偶因血块堵塞输尿管引起肾绞痛。晚期患者出现消瘦、体重下降、贫血、衰弱、下肢水肿、腹部肿物及骨痛等转移症状。
3.诊断
a.尿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
b.静脉尿路造影:可发现肾盂内充盈缺损,但需与肠气、凝血块与阴性结石等鉴别
c.逆行肾盂造影:可进一步了解肾盂充盈缺损改变
d.B超、CT、MRI检查:对肾盂癌的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e.输尿管肾镜:有时可直接观察到肿块并可活检作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