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主要累及颞叶边缘区和扣带回后部。扣带回前部、初级运动皮质、初级躯体感觉皮质和枕区大多不受累。在边缘系统皮质中,海马、内侧颞区和杏仁核受累。杏仁核也是选择性地受累,尤其皮质内侧核群特别受累,而腹外侧核不受累。AD的病变不仅累及大脑皮质,也累及皮质下。在基底核中也描述有神经细胞丧失、颗粒空泡变性和有神经原纤维缠结的神经元。非皮质区可见到神经原纤维缠结、老年斑和颗粒空泡变性。基底核有弥散的胆碱能纤维投射到皮质。这提示其受累可能是AD患者胆碱能缺陷的原因。在脑干的蓝斑和迷走神经核中,细胞密度和活性也减少。一般认为AD皮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皮质下系统不能利用特殊的神经递质。但Mamn等研究发现皮质和皮质下神经元的损害都很严重。皮质下神经细胞变性的程度与痴呆的程度密切相关,表明皮质和皮质下损害对痴呆的产生同等重要。二者的病理关系可能是原发或继发的,也可能共同存在,平行发展。Mamn等还发现神经原纤维的变性是皮质和皮质下神经细胞共同的基本异常变化。提出皮质和皮质下平行,共同存在的病理变化可能是AD的发病机制。神经细胞的异常使产生蛋白质的能力下降,而这些蛋白质具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AD的神经递质研究发现有特殊递质变化,且变化的区域有选择性。化学检查证明胆碱能系统中有关酶特别受累,如乙酰胆碱、胆碱乙酰转换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全部减少。AD突触后乙酰胆碱受体正常,提示本病主要累及突触前胆碱能神经元,化学变化的分布与细胞变化分布图非常平行。在海马、颞中回、顶叶和额叶皮质中,与乙酰胆碱合成有关的酶-胆碱乙酰化酶明显减少。此外,还有单胶系统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改变。
总之,AD的病理学改变包括神经原纤维缠结、老年斑、颗粒空泡变性、神经元丧失和星形细胞增生。受累神经元有树状突的进行性变性,蛋白合成活性降低,神经细胞传递受损。神经元功能、细胞连接性和突触的关系被破坏。突触前胆碱神经元特别受损害。这种受累神经元集中在颞叶后部、顶叶和额叶联合皮质区以及海马。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智能受损的严重度和模式与神经元变化的量和区域分布有关。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