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于一个或数个肺段。脓腔形成后可出现圆形透亮区,内有液平面,周围有浓密炎性浸润阴影。病变好发于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右肺多于左肺。胸部CT检查能更清楚发现胸片所见。 6.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7.须排除肺结核空洞,癌性空洞或肺囊肿继发感染。
8.经治疗3个月以上仍迁延不愈者为慢性肺脓肿。
(二)血源性肺脓肿
1.可有皮肤创伤感染、疖、痈、骨髓炎、产后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病史。
2.多先有原发病灶所引起的畏寒、高热等全身脓毒血症的症状,以后出现咳嗽、咳痰等,脓臭痰量不多,极少咯血。肺部阳性体征不多见。
3.胸部X线检查:两肺多发性散在小块状炎性病灶,或边缘较整齐的大小不一的球形病灶,其中可见透亮区或液平面。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1.细菌性肺炎:早期肺脓肿与细菌性肺炎在症状和X线胸片表现上很相似,但肺炎球菌肺炎多伴有口周疱疹、咳铁锈色痰而无大量脓臭痰,X线胸片示肺叶或段性实变或呈片状淡薄炎症病变,边缘模糊不清,没有空洞形成。如细菌性肺炎经充分的抗生素治疗后高热不退,咳嗽、咳痰加剧并咳出大量脓痰时应考虑为肺脓肿。
2.空洞型肺结核继发感染:由于肺脓肿和空洞型肺结核有相同的好发部位,且慢性肺脓肿有咯血,临床上可误诊为肺结核。但空洞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长,有长期咳嗽、午后低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或有反复咯血;X线胸片显示空洞壁较厚,一般无气液平面,空洞周围炎性病变较少,常伴有条索、斑点及结节状病灶,或肺内其他部位的结核播散灶,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
3.肺癌:癌性空洞继发感染时与本病相似,但脓痰量较少。阻塞性感染由于支气管引流不畅,抗生素效果不佳。X线胸片示空洞壁较厚,多呈偏心空洞,残留的肿瘤组织使内壁凹凸不平,空洞周围亦少炎症浸润,肺门淋巴结可有肿大,故不难与肺脓肿区分。如不易诊断可从痰中找癌细胞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以明确诊断。
4.肺囊肿继发感染:肺囊肿继发感染时,患者可有高热、脓痰,胸片可见囊肿内气液平,易误诊为肺脓肿。但病人全身中毒症状较轻,抗生素治疗后,可很快控制病情,胸片改变较快,短期内恢复薄壁囊腔,可与肺脓肿鉴别。
五、治疗原则
急性肺脓肿的治疗原则是抗菌和痰液引流。
1.一般治疗:患者注意卧床休息,给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增加营养,保存足够量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剧咳时给予降温、解痉止咳等对症治疗。
2.抗生素治疗:治疗时间要足够,一般在6~12周。对于厌氧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等需氧菌,可选用青霉素类药物;脆弱拟杆菌感染者对青霉素不敏感的可用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甲硝唑等。院内感染可根据痰培养药敏试验选用三代头孢(如: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利复星等)和去甲万古霉素等。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低,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意。
3.脓液引流:有利于脓痰排出,促进愈合,提高治愈率。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祛痰药或雾化吸人生理盐水、支气管舒张药以利脓液引流。身体状况较好者可采取体位引流排脓,引流的体位应使脓肿处于最高位。经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及吸引也是引流的有效方法。
4.手术治疗:肺脓肿的手术治疗应持慎重态度。其适应证如下:①肺脓肿病程超过3个月,经内科治疗脓腔不缩小,或脓腔过大(5cm以上)估计不易闭合者;②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危及生命;③伴有支气管胸膜瘘或脓胸经抽吸和冲洗疗效不佳者;④异物或可疑肿瘤阻塞支气管,使感染难以控制者;⑤诊断不明确,不能与肺癌鉴别者。
六、预后
肺脓肿的预后与感染菌株的致病力、病人基础状态、肺部病变范围、诊断和治疗是否及时等有关,如及时合理治疗则预后良好,治疗不当可形成慢性肺脓肿。
注意事项:应重视口腔、上呼吸道慢性感染病灶如龋齿、化脓性扁桃体炎、鼻窦炎、牙槽脓肿等的治疗。口腔和胸腹手术前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手术中注意清除口腔和上呼吸道血块和分泌物,鼓励患者咳嗽,及时取出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昏迷患者更要注意口腔清洁,合并肺炎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