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脓肿(1ung abscess)是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导致组织坏死、破坏、液化形成脓肿。临床上以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X线显示含气液平的空洞为特征。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感染物阻塞细支气管引起炎性栓塞,致病菌繁殖引起肺组织化脓性炎,继而坏死组织液化、破溃并经支气管部分排出,形成有气液平的脓腔,空洞壁表面常见残留坏死组织。病变有向周围扩展的倾向,若脓肿靠近胸膜,可发生局限性纤维蛋白性胸膜炎,造成胸膜粘连;如为张力性脓肿,破溃到胸膜腔,则可形成脓胸、脓气胸或支气管胸膜瘘。
根据感染途径,肺脓肿可分为3型:①吸入性肺脓肿(病原体经口、鼻、咽腔吸入致病)。②某些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空洞等继发感染导致继发性肺脓肿。③因皮肤外伤感染、疖、痈等所致的感染中毒症,菌栓经血行播散到肺,引起小血管栓塞、炎症和坏死而形成血源性肺脓肿。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急骤,畏寒、高热,体温达39~40℃,伴有咳嗽、咳黏液痰或黏液脓性痰。炎症累及壁层胸膜可引起胸痛,且与呼吸有关。病变范围大时可出现气促。此外还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如感染没能及时控制,患者咳大量脓臭痰,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咯血。血源性肺脓肿多先有原发病灶引起的畏寒、高热等感染中毒症的表现。经数日或数周后才出现咳嗽、咳痰,痰量不多,极少咯血。慢性肺脓肿患者常有不规则发热、咳嗽、咳脓臭痰、消瘦、贫血等症状。
2.体征:肺部体征与肺脓肿的大小和部位有关。早期常无异常体征,脓肿形成后病变部位扣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数天后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湿啰音;随着肺脓肿增大,可出现空瓮音;病变累及胸膜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或呈现胸腔积液体征。慢性肺脓肿常有杵状指(趾)。血源性肺脓肿肺部多无阳性体征。
3.并发症:如果肺脓肿破溃到胸膜腔,可出现突发性胸痛、气急,出现脓气胸。
二、医技检查
1.血常规:急性肺脓肿血白细胞总数可达(20~30)×109/L,中性粒细胞在90%以上。核明显左移,常有中毒颗粒。慢性患者的血白细胞可稍升高或正常,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2.痰细菌学检查:痰涂片革兰染色,痰、胸腔积液和血培养以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尤其是胸腔积液和血培养阳性时对病原体的诊断价值更大。
3.胸部X线检查:早期炎症表现为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边缘不清,或为团片状浓密阴影,分布在一个或数个肺段。肺脓肿形成后,大量脓痰经支气管排出,胸片上可见带有含气液平面的圆形空洞,内壁光滑或略有不规则。慢性肺脓肿,空洞壁厚,脓腔不规则,大小不一,可呈蜂窝状,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及邻近胸膜增厚。
4.胸部CT检查:可清楚显示胸片所见,能更准确定位并有助于作体位引流和外科手术治疗。CT可用于区别肺脓肿和有气液平的局限性脓胸、发现体积较小的脓肿和葡萄球菌肺炎引起的肺气囊腔。对于临床上不易明确诊断的患者应进一步做此项检查。
4.支气管碘油造影:用于慢性肺脓肿可疑并发支气管扩张的病人。在老年患者中,常有心肺功能不全,故此项检查应慎重。
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和病原学诊断,并可用于治疗。如有气道内异物,可取出异物使气道引流通畅。如疑为肿瘤阻塞,则可取病理标本。还可经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导管,尽量接近或进人脓腔,吸引脓液、冲洗支气管及注入抗生素,以提高疗效与缩短病程。
三、诊断依据
(一)吸入性肺脓肿
1.可有龋齿、齿槽溢脓、扁桃体炎等口腔及鼻咽部化脓性病灶,或有口腔、鼻咽手术,昏迷,全身麻醉,异物吸入等病史。
2.发病急剧,有寒颤、高热、胸痛、咳嗽等症状,常伴全身乏力、食欲减退。l~2周后脓肿破溃到支气管,痰量突然增多,每日可达300~500ml,呈脓性痰或脓血痰,多有霉腥气味,如为厌氧菌感染则有恶臭。
3.病变范围小且位于肺深部时不易发现肺部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大时,胸部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支气管性呼吸音或湿性啰音。
4.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或培养(包括厌氧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5.胸部X线检查:早期肺部可见大片浓密边缘模糊炎性浸润阴影,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