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抗体需6~9周才能达到有诊断意义水平,仅25%~40%患者病程第一周呈有意义升高。最常用的最经典方法是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FA),其他尚有试管凝集试验(TAT)、间接m凝法(PHA)、微量凝集法(M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RIA)等。 ⑷细菌抗原和核酸的检查:直接免疫荧光检测(DFA)法检可直接检测标本中的军团菌,但阳性结果常需要标本中有大量军团菌存在,X线上呈多叶病变时阳性机会较大。诊断的敏感性为50%~70%,特异性为96%~99%。单克隆抗体有助于提高特异性,但敏感性相似。
3.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与一般细菌性肺炎相似,无明显特异性。胸片上以渗出、实变为主,可呈斑片、结节样改变。20%~50%人有少量胸膜腔渗出。
三、诊断依据
1.可有爆发性流行病史,也可散发。症状有乏力、头痛、肌痛,24~48小时后可出现高热(呈稽留热型)、寒战,咳嗽,咳脓性痰或血痰,并有胸痛,部分患者早期可有腹泻症状。严重病例有嗜睡、谵妄、昏迷和精神错乱,甚至呼吸衰竭、肾功衰竭或休克。
2.体征:呼吸增快、相对缓脉,肺部有湿啰音,病情进展后可有肺部实变体征。
3.胸部X线检查:多为单侧下叶斑片状阴影,逐渐发展为肺叶实变,偶有肺内空洞。可有胸腔积液征象。
4.呼吸道分泌物、痰、血或胸水:经活性碳酵母浸液琼脂培养基(BCYE)或其他特殊培养基培养有嗜肺性军团杆菌生长。
5.呼吸道分泌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军团菌抗原阳性(用高度敏感的荧光抗血清或抗嗜肺军团杆菌单克隆抗体直接染色镜检,可见有25条以上发强烈荧光的细菌)。
6.血清抗体滴定度测定:①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如恢复期比急性期血清标本滴定度上升4倍并达l:128或滴定度在l:128以上;②试管凝集试验(TAT),两份血清标本前后抗体滴定度上升4倍并达1:160或滴定度在1:160以上;③微量凝集试验,两份标本前后抗体滴定度上升4倍并达1:64或滴定度在l:64以上。
凡具备以上1、2、2项,同时又具有4、5项,达到6项中任何一种血清抗体滴定度
者,可确定诊断。
注:对IFA、TAT效价仅一次增高(IFA>1:256,TAT>1:300),同时有临床及胸部X线炎症表现的病例,可考虑为可疑军团菌肺炎。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1.非军团菌细菌性肺炎:军团菌肺炎的肺部及肺外表现,在其他细菌性肺炎中亦很常见,而细菌性肺炎的种类很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老年人肺炎更不典型,更为复杂,相互间误诊就不足为奇。临床上可以凭经验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要确诊就必须采用特殊的检测方法。
2.支原体肺炎:某些轻症军团菌肺炎,全身中毒症状轻,以干咳为突出表现,加上肺部X线表现亦与支原体肺炎很近似,易误诊为支原体肺炎。好在这两种肺炎治疗措施相同,都是以红霉素作首选,疗效均显著,一旦有了疗效,医生往往也不在探究病因的诊断,易互相误诊。
3.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临床上典型的肺结核诊断一般不难,少数病例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重,与军团菌肺炎不易鉴别。有胸腔积液的军团菌肺炎,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表现相似。近几年结核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军团菌感染亦很普遍,互相误诊的概率增大。
4.以神经、心脏、消化系统为突出表现的军团菌肺炎,注意与脑部感染、心肌梗死、心肌炎、消化系统感染等疾病相鉴别,只有做一些相应的专科检查可区别出来,而当这些疾病并发了肺部感染或其他损害时,给诊断造成很大困难,易相互误诊。
5.病毒、霉菌、立克次体性肺炎:这些肺炎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并发症也错综复杂,有时与军团菌肺炎很相似,都可以有呼吸系统及肺外的一系列表现,单靠经验判断很难鉴别,必须靠病原学检查确诊。
五、治疗原则
1.抗菌治疗:首选红霉素,疗效最为可靠。此外,强力霉素、利福平、磺胺类药及氟喹诺类药物亦可选用。轻症患者,可口服红霉素,中重度患者应静脉给药,病情缓解后可改为口服,疗程为14~21天。对并发空洞及肺化脓性病变者,疗程可适当延长至4周或更长。在危重病例,可加用利福平,或加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左氧沙星等。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有望替代红霉素,也有应用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和克林霉素治疗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