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促等症状,肺部实变体征和湿啰音,白细胞升高。卡氏肺囊虫肺炎对抗生素治疗不敏感,常伴有肺外部位寄生虫感染,痰液可找到虫卵。 2.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一般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后向下蔓延引起肺部炎症。因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受损,常诱发细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起病急,可呈弥漫性肺间质改变,需与病毒性肺炎鉴别。痰液、灌洗液或肺组织活检找到寄生虫或诊断性治疗有效可鉴别。
3.肺结核:常见于年轻患者,有低热、盗汗等症状,早期为刺激性干咳,而后有痰,空洞形成后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半数病人可有咯血。诊断主要根据胸片检查和痰或其他标本中找到结核菌或结核特异性病理改变。
4.霉菌性肺炎: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胸片可见斑片状阴影,需与霉菌性肺炎鉴别。病史、免疫学、病原学、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
五、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可用喷他脒、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苯砜、克林霉素、羟乙基磺酸戊烷脒及三甲曲沙等。
2.基础病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包括肌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以增强免疫力。必要时吸氧。如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过程中发生此病,则需减量或停药。为预防此病在高危患儿中交叉感染,最近主张执行呼吸道隔离,直至治疗结束。
3.对症治疗:有呼吸道症状可进行止咳、平喘、止痛治疗,伴细菌感染加用抗生素。伴消化道可止泻、助消化。严重感染伴营养不良、贫血、水肿或脱水患者,应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蛋白质、输血或血浆、纠酸、抗休克、抗感染和其他配合救治措施。
六、预后
预后不良。国外报告病死率10%~50%,平均40%左右。但最近认为经过及时积极治疗者,治愈率可高达70%。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