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范围较广并偏向腹部左侧,压痛范围也较为广泛,血与尿淀粉酶一般均升高。 2.急性阑尾炎:高位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胆囊炎的不同点主要在于详细分析病史和体征。
3.胆道蛔虫病:发病突然,腹痛在剑突下呈阵发性绞痛,呕吐频繁,常有吐蛔虫史,腹痛可自行缓解。早期上腹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肌紧张。
4.溃疡病穿孔:病人多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史,腹痛发作突然,呈持续性,较急性胆囊炎剧烈,并很快波及整个腹部,腹肌强直,但很少有呕吐现象。因较小的十二指肠穿孔,或穿孔后很快形成一个局限的炎性病灶时,容易与急性胆囊炎混淆。
5.肝脓肿:位于肝右叶前下方的脓肿,触诊时易把肿大的肝脏误认为胆囊炎性包块。
6.Fitz-Hugh-Curtis综合征:这是由于急性输卵管炎所伴发的肝周围炎,可有右上腹疼痛,易与胆囊炎相混淆,鉴别点在于妇科检查可发现附件有压痛,宫颈涂片可见淋球菌或沙眼包涵体。
五、治疗原则
1.预防知识:提倡合理饮食,积极防治肠道蛔虫病,有胆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
2.非手术治疗
⑴卧床休息,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营养及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⑵给予镇静、解痉、止痛药物。
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可酌情选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
⑷中药治疗。
⑸针灸治疗。
3.手术治疗
⑴胆囊切除术:批可以彻底去除病灶和结石,是根治性手术。
⑵胆囊造瘘术:年老体弱、身体肥胖、一般情况不好的患者采用。
⑶术后并发症:术后可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或胆瘘、术后出血、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应给予积极治疗。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