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指胰酶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清淀粉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第三至第五位,多发生在20~50岁之间,女性略多于男性,男女之比1:1.7。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述几种因素有关:①共同通道梗阻:据统计约30%~80%为胆囊炎胆石症所引起;②暴饮暴食:酒精对胰腺有直接毒作用及局部刺激,造成急性十二指肠炎、乳头水肿、Oddi括约肌痉挛、致胆汁排出受阻,加之暴食引起胰液大量分泌,胰管内压骤增,诱发本病;③血管因素:胰腺血运障碍时,可发生本病;④感染因素:腹腔、盆腔脏器的炎症感染,可经血流、淋巴或局部浸润等扩散引起胰腺炎。伤寒、猩红热、败血症,尤其腮腺炎病毒对胰腺有特殊亲和力,也易引起胰腺急性发病;⑤手术与外伤:腹部创伤如钝性创伤或穿透性创伤,可以引起胰腺炎;⑥其他:高血钙、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双氢克尿噻、雌激素等,或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等均可诱发本病。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
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的轻重与其病因、病理类型和诊治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
1.腹痛: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突然起病,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不能为一般胃肠解痉药缓解,进食可加剧。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水肿型腹痛3~5天即缓解。坏死型病情发展较快,腹部剧痛延续较长,由于渗液扩散,可引起全腹痛。极少数年老体弱患者可无腹痛或轻微腹痛。
2.恶心、呕吐:多数病人有恶心、呕吐。酒精性胰腺炎病人的呕吐常于腹痛时出现,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的呕吐常于腹痛发生后出现。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可混有胆汁,甚至血液。呕吐后,病人无舒适感。
3.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以上发热,持续3~5天。持续发热1周以上不退或逐日升高,尤其持续2~3周以上者,要警惕胰腺脓肿可能。发热由胆道感染或胰腺炎症、坏死组织的吸收等引起。
4.黄疸:病情比较轻的可无黄疸,如出现以下情况可有黄疸:①胆道感染、胆石症引起胆总管梗阻;②急性炎症时,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③合并胰腺脓肿或胰腺假囊肿压迫胆总管;④合并肝脏损害等情况可出现黄疸。不同原因的黄疸持续时间也不一样。
(二)体征
1.腹部压痛:轻型急性胰腺炎病人主要有腹部的深压痛,但与病人自觉症状不成比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上腹或全腹压痛明显,并有腹肌紧张,反跳痛,可局限于左上腹,也可累及整个腹腔。
2.腹部肿块:10%~20%的病人可在其上腹部扪及块物。块物常为急性胰腺假囊肿或胰腺脓肿,一般见于起病后4周或4周以上。
3.其他:大多数病人有持续24~96小时的假性肠梗阻;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可出现皮下青紫表现,但发生率不到3%;有的伴有气急、胸腹水等。
(三)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①急性液体积聚:发生于急性胰腺炎病程的早期。位于胰腺内或胰周,无囊壁包裹的液体积聚。多会自行吸收,少数可发展成急性假囊肿或胰腺脓肿;②胰腺坏死:胰腺实质的弥漫性或局限性坏死,伴有胰周脂肪坏死;③胰腺脓肿:重症胰腺炎起病2~3周后,出现高热、腹痛、上腹肿块和中毒症状;④假性囊肿:常在病后3~4周形成,多位于胰体尾部,大小几毫米至几十厘米,可压迫邻近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囊壁无上皮,仅见坏死肉芽和纤维组织,囊肿穿破可致胰源性腹水。
2.全身并发症:①急性呼吸衰竭: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突然发作、进行性呼吸窘迫、发绀等,常规氧疗不能缓解;②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蛋白尿和进行性血尿素氮、肌酐增高等;③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④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多由于应激性溃疡或粘膜糜烂所致,下消化道出血可由胰腺坏死穿透横结肠所致;⑤胰性脑病:表现为精神异常(幻想、幻觉、躁狂状态)和定向力障碍等;⑥败血症及真菌感染:早期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后期常为混合菌,且败血症常与胰腺脓肿同时存在;严重病例机体的抵抗力极低,加上大量使用抗生素,极易产生真菌感染;⑦高血糖:多为暂时性;⑧慢性胰腺炎:少数演变为慢性胰腺炎。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