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Fc)是目前治疗复发难治性CLL的有效方案。 2.放射治疗:有明显淋巴结肿大(包括纵隔或巨脾)、神经侵犯、重要脏器或骨骼浸润且有局部症状者可考虑放射治疗,包括全身放疗(TBI)、全身淋巴照射和局部照射。
3.免疫治疗:阿来组单抗是人源化的鼠抗人CD52单克隆抗体,几乎全部CLL细胞表面均有CD52的表达。该抗体能够清除血液和骨髓内的CLL细胞,用于维持治疗较理想。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所致的感染、出血和贫血,以及血清病样的过敏反应。利妥昔单抗是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一般需大剂量应用才可能有效,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也适用于嘌呤类药物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的清除,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
4.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缓解期,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CLL可获得较理想的结果,患者体内的微小残留病灶可转阴,但随访至4年时约50%复发。因患者多为老年人,常规移植的方案相关毒性大、并发症多,近年采用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NST,降低了移植方案的相关毒性死亡率,可望提高存活比例。
5.其他治疗:严重感染常为致死原因,应积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反复感染者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若仍无效且脾大明显者,可考虑脾切除,手术后红细胞、血小板可能回升,但血中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六、预后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病程长短不一,可长达10余年,中位生存期2~20年不等。主要死亡原因为骨髓衰竭导致的严重贫血、出血或感染。CLL临床尚可发生转化(Richter综合征),病情将迅速进展,或出现类似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象,或出现大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结构,此时化疗反应低,缓解期短,中位生存期仅5个月。不到1%的患者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化。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