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辅导精华 肠瘘的概述

用硅胶片内堵,起机械性关闭瘘口的作用,并保持肠道的连续性,控制肠液外漏,恢复肠道功能,达到简化处理与加强肠道营养支持的目的。如远侧肠袢有梗阻,则不能用“内堵”,仍应进行持续负压引流。

  ⑷在肠液引流良好的情况下,瘘口不十分大,瘘口周围皮肤无糜烂,可用人工肛门袋,既可保护皮肤,防止皮肤糜烂,又可减少换药次数,患者活动又方便。如皮肤有糜烂,每日更换敷料1~2次,一般不需应用油膏保护。如有需要,可涂敷复方氧化锌软膏(次没食子酸铋4g,氧化锌、淀粉、凡士林及羊毛脂各50g)。

  3、营养支持

  ⑴瘘管发生后早期或肠道功能未恢复时,可应用全胃肠外营养。如需较长时间应用全胃肠道外营养者,应补给谷氨酰胺。

  ⑵在瘘口远侧或近侧具有功能的小肠超过150cm时,可经鼻胃管(用于低位小肠瘘、结肠瘘等)、空肠造口插管或经瘘口插管(用于十二指肠侧瘘、胃肠吻合口瘘、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等)灌注要素饮食。

  ⑶瘘经“内堵”后,可恢复口服饮食。

  ⑷不论应用何种营养支持方法,均要求有适当的热能与蛋白供应质量,以达到正氮平衡。

  4、手术治疗

  ⑴手术指征:①未愈的管状瘘:影响管状瘘愈合的因素有结核、肿瘤、远侧肠袢梗阻、异物存留、瘘口附近有残余脓肿、瘘管瘢痕化或上皮化等;②唇状瘘:很少能自愈。

  ⑵手术时机:确定性肠瘘手术应选择在感染已控制、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时进行,一般在瘘管发生后3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由于炎症、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早期手术的成功率不高。

  ⑶手术方式:肠瘘的手术方式有瘘口局部肠袢楔形切除缝合术、肠段切除吻合术、肠瘘部肠袢旷置术与带血管蒂肠浆肌层片或全层肠片修补术等。其中以肠段切除吻合术最为常用,肠浆肌层片用于修复肠段难以切除的瘘。

  手术结束时,用大量等渗盐水(6000ml以上)冲洗腹腔,放置双套管负压引流,预防发生腹腔感染。并对行广泛剥离的病例作肠内插管小肠内固定术,避免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导致手术失败。

  5.防治并发症:肠瘘伴有严重腹腔感染时,常有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可并发感染性休克、胃肠道大出血、黄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神志昏迷等情况,应加强监护,及时治疗。

  6.护理:①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②准确记录出入量。按医嘱定时采取各种监测标本(血、尿、肠液等)。③密切观察双套管负压引流、各种处理瘘口的措施,如“内堵”等情况,并及时加以调整,以保持治疗效果。④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防止褥疮。⑤按要求做好全胃肠外营养、要素饮食的护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告知经治医师进行处理。⑦肠瘘手术前后的护理与一般腹部手术相同,但术前应重视肠道的准备及腹壁皮肤的清洁处理,术后注意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腹腔内有无感染或再漏的现象。

  四、治愈标准

  瘘口愈合,腹部无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正常。

  五、注意事项

  病理性肠瘘于出院后3个月、半年复诊,检查原发病(肠结核、克隆病等)的情况。因创伤所致的肠瘘在有腹部症状时应来院诊治。

  1.预防各种急慢性腹腔内炎症的发生。

  2.掌握好手术时机,及时准确地手术治疗胃穿孔、阑尾炎、肠梗阻等疾病。

  3.术中肠壁缝合要正确,避免损伤肠管及其血运。

  4.避免腹腔内脓肿的发生。①治疗腹膜炎时取半卧位。②先用有效的抗生素。③充分吸引或彻底冲洗膈下区、腹腔、盆腔内贮存的漏出液或脓液。④放置引流管要恰当。

  5.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①及时正确的治疗腹腔炎症。②腹腔手术时止血要彻底,防止血肿形成。③尽量缩短肠等内容物暴露在腹腔外的时间和纱布敷料覆盖接触损伤腹膜的时间。④洗净手套上的滑石粉,避免异物带入腹腔。⑤避免腹膜撕裂、缺损。⑥组织结扎要少。⑦正确放置腹腔引流物。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风病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及临床表现
    阿托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造釉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膜受体激素信号传导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 牙齿发育异常临表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 牙齿发育异常病因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肥大性龈炎的临床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