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倒立侧位X线平片:称为Wangenst-een-Rice法,要求在生后12小时以上摄片,等待气体到达直肠,生活能力差者需要更长时间。在会阴肛门区皮肤上涂钡剂作为标记,摄片前将婴儿倒立2~3分钟,使直肠盲端的胎便与肠管气体互相转换,采取髋关节呈90°屈曲位,使保持能充分显示P点(耻骨中心)、C点(骶尾关节)、I点(坐骨最低点)的角度,以股骨大粗隆为中心,在呼气、吸气及啼哭时各摄片1张。 通过I点设一与PC线相平行的I线,与PC线间的距离为肛提肌群,直肠盲端位于PC线上方者为高位,于二线之间为中间位,超越I线为低位。或者设置M点,即坐骨结节的上2/3与下1/3交接点,在M线上方者为中间位,M线下方者为低位。
但必须注意各种影响因素,如肠道充气不足、胎便过于黏稠,肛提肌的运动、X线投照角偏斜等均能影响位置的正确性。
2.瘘管造影:瘘管造影要求显示造影剂注入时的结肠影象及造影剂排出时的直肠瘘管影像。结肠直肠与尿道双重造影可显示直肠瘘管与尿道的关系。阴道造影可显示阴道与直肠的关系。
四、治疗原则
外科治疗的目的是重建具有正常控制功能的排便肛门,方法和时间的选择,根据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合并瘘管的情况而定。其治疗原则是为了改善术后排便控制功能,拖出的直肠必须通过耻骨直肠肌环,为了更好地识别耻骨直肠肌和尿道,中间位和高位畸形可采用经骶尾路肛门成形术或经骶腹会阴肛门成形术。手术时尽可能减少盆腔神经的损伤以增进感觉,拖下的直肠必须血供良好,无张力地到达会阴,缝合时使皮肤卷入肛内以防止黏膜脱垂等,这些都是要点,手术者有无此种概念,将决定预后是否良好。现今多数医师主张不适合会阴肛门成形术者,生后均先行暂时性结肠造瘘术,待至6~10个月时施行肛门成形术,术后3个月关闭造瘘。
近年Penǎ所创导的后矢状切口的手术方法,分离到直肠盲端,在直视下处理瘘管,以电刺激识别肌群的位置,保存直肠及肛周的肌肉神经血管组织,并恢复原状,如若直肠太短或太宽,则从腹腔游离及做尾状修剪,使直肠盲端准确通过肛提肌及括约肌群中央,从而得到满意的排便功能。
至于低位畸形的治疗,如肛门皮肤瘘无狭窄,排便功能无障碍者,不需治疗。肛门或直肠下端轻度狭窄,一般采用扩张术多能恢复正常功能。对肛门皮肤瘘者,仅做简单的“后切”手术。膜性肛门在新生儿期施行会阴肛门成形术。肛门前庭瘘如瘘孔较大,在一段时间内尚能维持正常排便,可于6个月以后施行手术。低位者因已通过耻骨直肠肌环,故手术较为容易,且术后排便功能良好。
至于泄殖腔畸形的治疗,因其畸形复杂、新生儿期先做暂时性结肠造瘘,6个月~1岁时行根治术。做成皮管或带蒂小肠移植的阴道成形术,在新阴道后方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利用原泄殖腔构成尿道一部分,进行泌尿系器官成形术,争取一期完成。
排便功能的评定:过去记录标准不一,因而很难做出统一的评价,现宜根据术后会阴部清洁程度,分为清洁、污粪、不全失禁及完全失禁四类评分,同时在每项中再按直肠排空功能分别记录有无粪便积蓄,并须指出是否需做治疗,在手术中发现其他畸形或并发症均须分项记录,因其可能成为影响评分的重要因素。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