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克隆氏病并发肛周脓肿:约占结肠克隆氏病的20%局部红肿,多自溃,常伴有不典型的肛门皲裂和瘘道无明显疼痛。结合病史、全身症状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不难鉴别。
5.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肛周表浅性隆起、漫肿。肿痛多与月经周期一致,常继发感染化脓。追问病史,结合症状,常可鉴别,病理检查可确诊。
6.阴茎海绵体炎:会阴部红、肿、热、痛,海绵体肿大变硬,压痛非常敏感,有时误认为会阴部脓肿。另外,肛门前部脓肿或肛瘘感染化脓时,也可波及到会阴部和阴茎海绵体周围,应详细检查鉴别,必要时请泌尿科会诊。
7.肛门直肠肿瘤:良性肿瘤多局限,可移动,局部症状较轻,一般不溃破。恶性肿瘤坚硬固定,表面溃烂,凸凹不整,表面常有脓血分泌物,恶臭污秽。
六、治疗原则
手术切口同坐骨直肠窝脓肿,但稍偏后且略长。左食指伸入直肠内探查脓肿位置并做引导,另一手持弯曲管钳经过皮肤切口,穿过肛提肌进入脓腔,按前后方向撑开排出脓液,再用右食指插入脓腔,分开肛提肌纤维,扩大引流,冲洗脓腔后,放入软像皮管引流,少数肛周脓肿用抗生素,热水坐浴及局部理疗等可以消散,但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有两种方式。
1.单纯性脓肿的治疗:可在截石位或侧卧下,用局麻或腰麻,在脓肿部位做放射状切口,放出脓液后,伸入食指探查脓腔大小,分开其间隔。必要时将切口边缘皮肤切开少许,以利引流,最后用凡士林纱条放入脓腔做引流并固定,防止其滑入脓腔内。
2.脓腔与肛瘘相通的脓肿:可在切开脓肿后,用探针仔细检查内口,然后切开瘘管,适当切除皮肤和皮下组织,内口周围组织也稍加切除,使引流通畅。如内口较深,瘘管通过肛管括约肌,可采用挂线疗法。以上手术优点是脓肿一期治愈,不再形成肛瘘。但在急性炎症中,找内口有困难时,不应盲目寻找,以免炎症蔓延或形成假道,仅做切开排脓,待形成肛瘘后,再做肛瘘手术。二期手术优点是效果准确,治愈率高。
值得注意的是,文献报告肛门周围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治疗也有些不再复发,如Hanley(1978)报道35%~40%无复发。Scoma(1974)34%无复发。Vasilevsky(1984)103例肛门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治疗,随访1月至9年,括约肌间脓肿无复发,83例肛门周围脓肿及9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1%发生复发脓肿,37%形成肛瘘.因此,一期手术不应作为常规手术,以免影响肛门功能。
七、预防
平时应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宜多吃蔬菜和水果食物,不宜吃脂肪过多的油腻之物,忌食刺激食物如酒、辣椒、芥末等大热之物,狗肉、羊肉不可多食。局部应保持清洁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内裤,大便后宜用干净柔软的手纸揩拭肛门,经常清洗或坐浴肛门,同时要防治便秘和腹泻。
1.积极防治其他肛肠疾病,如肛窦炎、肛乳头肥大、肛裂、炎性痔、直肠炎等能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可以避免和减少肛周感染,脓肿和肛瘘的发生。
2.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门直肠周围感染有重要意义,它能避免和减少肛门直肠区的黏膜和上皮组织的损伤或炎症,可降低脓肿与肛瘘的发病率。
3.及时治疗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全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隆氏病等。
4.保持肛门部清洁卫生,勤换内裤,坚持每日便后清洗肛门,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5.平时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能增进和改善肛门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的抗病能力提高,能预防感染的发生。
6.一旦发生肛门直肠周围感染,应及早到正规的医院诊治,并采用有效的抗感染措施,包括全身及局部的治疗,可防止炎症蔓延、扩散,切勿轻信游医成所谓“祖传”的宣传而延误诊断及治疗。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