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辅导精华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

,甲状腺刺激激素反应降低。②19%有糖耐量异常,8%有糖尿病。③55%超声心动图检查有二尖瓣脱垂。④36.7%晶体混浊,睫毛过长,扩瞳迟钝。⑤发生乳腺癌是正常男性的20倍。⑥器官畸形:腭裂、隐睾、斜颈,但同时并发尿道下裂及双侧隐睾者,文献报道不多。

  三、医技检查

  可通过病史生殖系统检查、医学遗传学检查确诊。

  四、诊断依据

  1.外表男性,阴茎正常或短小,睾丸小,不育。

  2.乳房发育,体毛、胡子稀少,喉结不明显,性情女性化;到青春后期出现身高增长、四肢细长。

  3.智力稍低下,可接受小学教育。

  4.皮纹改变:指总嵴数减少,弓型纹增多。

  5.血浆睾丸酮正常或减低,雌激素升高,l7-羟-黄体酮增高。

  6.染色体核型:以47,XXY多见(约占80%),此外有48,XXXY、49,XXXXY、47,XXY/46,XY、47XXY/46,XX等。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该疾病应与青春期发育延迟症相鉴别。

  1.该疾病的性染色质为阳性而延迟症的性染色质为阴性;

  2.该疾病青春期尿内一般有大量促性腺激素而延迟症则缺乏此类激素。该疾病的血浆睾丸酮水平较正常为低或为正常较低值。如在青春期后作睾丸活组织检查,可见精小管玻璃样变,其睾丸间质细胞(Leydig氏细胞)虽有增加,但内分泌活力不足。

  六、治疗原则

  自11~12岁开始,应进行雄激素疗法。一般应用环戊丙酸酯(cyclop entylpropionate ester),开始每次肌注50mg,每3周1次,每隔6~9个月增加剂量50mg,直至达到成人剂量(每3周250mg)。对较年长的病人,开始剂量和递增用量均可加大以便收效较快。用丙酸睾丸酮治疗,一次肌注后血睾酮上升仅维持1~2天,故应用长效为佳。每3周1次,初期25mg肌注,以后每年增加50mg直至成人剂量,每次250mg。治疗过程中应常测血睾酮(血睾酮>290ng%为宜)做为监护并调整剂量。

  1.内科治疗:激素替代治疗对促进第二性征发育、提高性功能、改善骨质疏松、改善精神状态以及提高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治疗结果不会诱发或加重男性乳腺发育。内科治疗虽无助患者生育,但长期乃至终生给予雄激素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儿童期发现该疾病,应在青春期开始时给予雄激素,促使第二性征、心理、行为的发育。内科治疗药物主要为雄激素,亦可同时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外科治疗:尽量纠正女性体态,最大程度地恢复男性体态,不但能解除患者自己心理上的压力,改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适应能力等,而且对降低乳腺癌发病率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有明显女性型乳腺患者争取行整形术,如切除术或脂肪抽吸术。对不愿手术或乳腺发育异常轻者,可行雄激素替代治疗加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oxifen)治疗。

  3.心理治疗:包括教育计划的修改、语言写作训练及技能的培养。嘱其父母及学校加强患儿的语言写作、技能培养,注意患儿心理、行为的发育,有意的增加其社会融合性的培养。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可辅以精神病学、行为学方面的治疗。

  4.不育症的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不育症起不到任何作用,患者的精液或附睾中不能发现精子或呈少弱精子症。临床资料表明,部分患者通过显微手术或细针穿刺可获得睾丸内精子,通过ICSI获得妊娠。ICSI可得到父系血缘的染色体正常的胎儿,为克氏综合征所致的不育症提供了成功的治疗方法。

  有资料显示,该疾病在成年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占7%,在小睾丸人群中占6.3%,在无精子症患者中占20%~23%。故在小睾丸、无精子症患者中需进一步检查染色体核型,以筛选或排除此病所致的不育症,同时对克氏综合征作出正确诊断,进行早期合理治疗。这对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改善和维持第二性征或(和)性功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疾病患者一般可以结婚,但无生育能力。因此,在婚育问题上应审慎。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风病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及临床表现
    阿托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造釉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膜受体激素信号传导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 牙齿发育异常临表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 牙齿发育异常病因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肥大性龈炎的临床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