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气流停止≥20秒,伴或不伴心率减慢或<15秒,伴有心率减慢称为新生儿呼吸暂停。在早产儿呼吸停顿在10~15秒,不伴有心动缓慢的称周期性呼吸为正常现象。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类型:①中枢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原因而无呼吸运动致气流停止;②阻塞性——呼吸运动存在而呼吸道无气流;③混合性。该疾病的病因:
⑴原发性:早产儿单纯因呼吸中枢发育不全所致;
⑵症状性:①缺氧:窒息、肺炎、肺透明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贫血等;②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③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脑室内出血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等;④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⑤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钙和高氨血症等;⑥胃、食管反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⑦因颈部前曲过度而致气流阻塞。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其发病率可高达50%~60%,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一、临床表现
1.病史:以下为易发生呼吸暂停的高危儿:①出生体重≤1800g(孕32周)的早产儿;②其同胞患有猝死综合征的婴儿;③有神经系统患及上述各种疾病的婴儿。
2.根据定义诊断呼吸暂停并不困难,关键是鉴别原发性和症状性。因此,对呼吸暂停的患儿应当进行详细的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代体温、发绀、心脏、肺部和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生后24小时内发生呼吸暂停的患儿往往可能存在败血症;生后3天至1周内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考虑为原发性;出生1周后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应寻找病因,排除症状性。所有足月儿发生呼吸暂停均为症状性。
3.并发症:由于氧供不足引起出现其他器官的并发症。例如肾功能衰竭,如未获及时治疗,可因严重缺氧而死亡。由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防御肺部感染的能力低下,在其患病过程中常常出现细菌性肺炎。注意体温、紫绀、心脏、肺部和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出生后24小时内发生呼吸暂停的患儿往往可能存在败血症。
二、医技检查
1.血常规:血细胞压积和血培养可以识别贫血、败血症。血生化检查可除外电解质紊乱和代谢紊乱。
2.影像检查
⑴X线检查:胸部X线能发现肺部疾病如肺炎、肺透明膜病等,并对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有一定帮助。腹部摄片可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⑵头颅CT:有助于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⑶超声检查:头颅超声检查可排除脑室内出血。心超声检查有助于先心病诊断。
3.多导睡眠描记(polysomnography):通过监护脑电图和肌肉运动,不但能区别不同类型的呼吸暂停,而且能指出呼吸暂停与睡眠时相的关系,有助于对呼吸暂停病因的诊断。
三、容易误诊的疾病
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打鼾、张口呼吸、频繁呼吸停止睡不解乏、白天困倦、嗜睡夜间睡眠心绞痛、心律紊乱睡眠后血压升高、头痛夜间睡眠遗尿、夜尿增多。
2.还须与大片肺不张自发性气胸、上呼吸气道阻塞、急性肺拴塞和心源性肺水肿相鉴别。通过询问病史、体检和胸部X线检查等可作出鉴别。
四、治疗原则
1.原发疾病的治疗:如能发现呼吸暂停病因者,必需对原发疾病给予积极的治疗。如纠正贫血,低血糖等。
2.呼吸暂停的治疗:如呼吸暂停的原因不能确定或原因确定后(如脑室内出血等)无特殊治疗者可采用下列方法:
⑴供氧:呼吸暂停患儿都需供氧,往往由于纠正了;被认识的低氧血症而减少呼吸暂停的发作。一般可选用面罩或头罩,在给氧期间需给监测氧合,应保持PaO26.65~10.76kPa(50~80mmHg)脉搏氧饱和度在90%左右,以防高氧血症。
⑵增加传入冲动:发作时给予患儿托背、弹足底或给予其他的触觉刺激常能缓解呼吸暂停的发作,但是其缺点是需要专人守护。将患儿置于振动水床,可以通过增加前庭的位觉刺激而增加呼吸中枢的传感神经冲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作。
⑶药物治疗:①茶碱或氨茶碱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属甲基黄嘌呤类。使用方法为:负荷量5mg/kg用适量10%葡萄糖稀释后,静脉内输入,15~20分钟内完成。维持量1~1.5mg/kg,每8~12小时l次,静脉内给药或口服。②枸橼酸咖啡因作用机制类似茶碱,但其半衰期长,毒性较低。临床推荐剂量为负荷量20mg/kg(相当于咖啡因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