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半双侧受累,可能一侧病变较轻。单侧输卵管卵巢炎偶见于阑尾炎或憩室炎直接蔓延到附件的炎症病变。极个别的产褥感染可发生一侧附件感染,甚至有一侧形成很大的输卵管积脓而另一侧则无。在输卵管炎急性期盆腔腹膜常有轻度感染,并有浆液性液性渗出。严重时可发生化脓性变而形成脓液。脓液可积聚于子宫直肠窝,从阴道后穹窿可以扪到张力大的疼痛性包块。子宫直肠窝脓肿亦可直接来自感染的输卵管,当伞端没有闭锁,输卵管腔中的脓液排出腹腔口外,积聚于盆腔深处而成。 临床表现
1.一般在感染后两周内发病,先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发病即出现高热39~40℃,脉速110~120/min,可能有恶寒或寒战,两侧下腹部剧痛,大便时加重。有时并有小便疼痛、腹胀、便秘等。大便带黏液是结肠壁受炎性浸润的刺激现象。常有月经过多,月经期延长或月经失调及脓性白带。
2.体征:急性病容,颜面潮红,舌干苔白厚,腹部特别下腹部压痛明显,拒按,腹肌强直,反跳痛明显,并有鼓肠。
3.妇科检查: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或为血性,宫颈多有程度不等的红肿。如系淋菌感染则在前庭大腺腺管外口、尿道口及宫颈外口处均可见到或挤压出脓液。双合诊时移动宫颈有剧痛。由于病人怕痛及腹壁紧张,往往不易查清盆腔内情况。如可触清子宫,则一般子宫较固定,正常大或稍增大,有剧烈触痛。两侧附件区普遍触痛,一般不易摸清附件肿块。
4.急性输卵管卵巢炎患者有时可伴发肝周围炎(Fitz-Hugh-Curtis)综合征,表现为右上腹或右下胸部痛,颇似胆囊炎或右侧胸膜炎的症状。淋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均有可能引起此种情况,而以后者更为可能。此症常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
5.当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时,虽接受积极治疗,体温仍高,呈弛张热或稽留热,脉细速,腹膜刺激症状更为明显,且常有直肠压迫及疼痛感觉。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已触痛明显,在盆腔一侧或两侧可触到张力大而稍带囊感的疼痛包块。如脓肿位于子宫直肠窝,则阴道检查可感后穹窿饱满突出,肛诊时感觉更明显。
6.输卵管卵巢脓肿向腹腔穿孔破裂时,病人突然感到剧烈疼痛,并持续加剧,可有恶心、呕吐、寒战,随之病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微速,出冷汗等临床休克状态。检查腹部有弥漫性压痛、明显反跳痛及腹肌强直。腹式呼吸消失,并有腹胀、肠麻痹等症状,需紧急处理。如脓肿向直肠或阴道后穹窿穿破,则可由肛门或阴道排出多量脓液,此后病情即有明显好转。
医技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在20~25×109/L,中性白细胞在0.8~0.85以上且有毒性颗粒,提示有脓肿存在。如白细胞总数在10~15×109/L,可能尚无脓肿,应反复检查数次,一次检查有时不够准确。血沉超过20~30mm/h,亦常有脓肿形成的线索。
2.血液和腹水淀粉酶检查:当输卵管黏膜受炎症损害时,则腹水中的同种淀粉酶的含量即明显降低,降低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可降至40μ/L左右,但患者的血清同种淀粉酶值仍维持在140μ/L左右。故对可疑急性输卵管炎患者,可行阴道后穹窿处穿刺取少许腹水以测定同种淀粉酶值,同时取患者血以测定酶值。凡腹水同种淀粉酶值/血清同种淀粉酶的商少于1.5者,大多数均被手术证明系急性输卵管炎患者。此项检查已被认为是对急性输卵管炎较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
3.在妇科检查同时,最好采取子宫腔排出物送细菌培养及药敏,作为使用抗生素的参考。
诊断依据
1.有流产、分娩或宫腔内手术史。体温常高达39℃以上,心率l20/min以上,下腹剧痛。
2.突然下腹部剧烈疼痛,或一侧重于另侧,发热(体温可达39~40℃),可伴有恶寒或寒颤;脉搏增快,心率l20/min以上;下腹一侧或两侧显著压痛,伴有肌紧张、反跳痛。妇科检查可见脓血性白带,宫颈举痛,子宫一侧或两侧触痛或触及包块。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10.O×109/L以上;中性白细胞0.80以上;血沉增快;宫颈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有致病菌;后穹窿穿刺抽出渗出液或脓液,同种淀粉酶/血清同种淀粉酶之比<1.5。
4.病理学检查:镜检符合急性输卵管卵巢炎诊断。
容易误诊的疾病
1.急性阑尾炎:右侧病灶较为严重的输卵管卵巢炎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但急性阑尾炎腹痛开始于脐周围,数小时或稍长时间后即局限于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