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等,均可引起月经过多。 3.不孕症:输卵管本身受到病损的侵害,形成阻塞而致不孕,以继发不孕较为多见。
4.痛经:因盆腔充血而致成瘀血性痛经,多半在月经前1周开始即有腹痛,越临近经期越重,直到月经来潮。
5.其他:如白带增多,性交疼痛,胃肠道障碍,乏力,劳动受影响或不耐久劳、精神神经症状及精神抑郁等。
6.体征
⑴腹部检查:除两侧下腹部可有轻度触痛外,很少有其他阳性发现。
⑵妇科检查:子宫颈多有糜烂、外翻,有黏液脓性白带。子宫常后倾或后屈,活动度较正常为差,一般移动宫颈或宫体有疼痛感,轻症仅在双侧附件处触得增厚条索状输卵管;重者则可在盆腔两侧或子宫后侧方触到大小不等、不规则和固定的包块,多有压痛。壁厚实而粘连,严重的囊性肿块多为脓肿;壁薄、张力大而稍能活动者,多为输卵管积水。
诊断依据
1.经常性下腹隐痛,伴腰骶部酸痛下坠,月经紊乱,痛经,白带增多。
2.妇科检查见宫颈可有少量黏性分泌物,子宫后倾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或触到囊性肿物。
3.病理学检查:镜检符合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改变。
4.输卵管通液检查:如证明输卵管不通,慢性输卵管通液检查,如证明输卵管不通,慢性输卵管卵巢炎的诊断即基本上可以确立。
容易误诊的疾病
1.陈旧性宫外孕:常有月经短期延迟,突然下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头晕甚至晕厥等内出血症状,可自行减轻,甚至恢复正常生活。以后又有反复多次突发性腹痛。发作后时有隐痛及下坠感,自觉下腹部有包块,阴道有持续少量流血等,都与慢性附件炎有别。且有外貌贫血,双合诊,包块多偏于一侧,质实而有弹性,形状极不规则,压痛较炎症轻,可通过后穹窿穿刺吸出陈旧性血液或小血块而得到确诊。
2.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时很难鉴别,均有痛经、月经多、性交痛、排便痛、不孕及盆腔包块、粘连等体征而易混淆。仔细询问病史,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痛经为渐进性,愈来愈剧烈,经前开始,经期剧烈并持续至经后数日。多为原发不孕,无白带增多及炎症病史。双合诊附件增厚,与后倾子宫的后壁粘连。如子宫骶韧带出现触痛性结节则易诊断,量常缺乏这一体征。可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腹腔镜检查,以得出正确诊断。
治疗原则
如病人无严重不适,应予非手术治疗。即使症状较明显,亦应先进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如治疗适当仍可获得痊愈,有再次妊娠可能。
(一)非手术治疗
适当休息,减少房事,彻底治疗宫颈炎、外阴、阴道、尿道腺体炎症,特别是宫颈糜烂,可使附件重复感染而有急性发作的可能。此外可选用下列方法。
1.抗生素治疗宜局部应用,可采用侧穹窿封闭或宫腔注射。
⑴抗生素侧穹窿封闭: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1次,7~8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在下次月经后重复注射,一般需3~4个疗程。亦可同时加入地塞米松或强的松龙一并注射。
⑵宫腔输卵管内注射抗生素:操作与输卵管通液方法相同,或以双腔橡皮导尿管插入宫腔,注射量按宫腔大小及输卵管闭塞程度逐渐增加。首次用量不宜超过10ml,注射液不要低于室温,以免引起输卵管痉挛。压力应小于21.3kPa,以每分钟1ml速度缓缓注入。注入药后维持15~20分钟抽出橡皮管,嘱病人静卧半小时。每月在经血干净3~4天后开始,2~3天1次,5~6次为1个疗程,共3~4个疗程。
⑶药物除青霉素、庆大霉素外,还应加透明质酸酶、糜蛋白酶或地塞米松,透明质酸酶能水解组织中的透明质酸,用以加速药物的渗透吸收,以增加疗效。糜蛋白酶可以溶解纤维蛋白,清除坏死组织、血肿及其他分泌物。
⑷肾上腺皮质激素常与抗生素联合使用,以治疗慢性输卵管卵巢炎。目前多在注射前先服强的松2个周期,即每周期自第五天起服泼尼松(强的松)20mg/d,5天,渐减至15mg/d,5天,10mg/d,10天,共20天,于第3周期月经净后做宫腔注射,最初3次用青霉素80万U,庆大霉素16万U,透明质酸酶1500U(或α糜蛋白酶5mg)溶于10ml生理盐水,以后3次改用地塞米松5mg加抗生素,两疗程后休息1月再重复注射,至通畅为止。
2.理疗:可促进血液循环,以利炎症消散,常用的有超短波、透热电疗、红外线照射等。
3.中药:可用康妇消炎栓等。
(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