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漏尿。常见外阴、臀部及大腿内侧皮炎及湿疹。 2.患者取胸膝卧位,以拉钩牵提阴道后壁,可充分暴露阴道前壁,见到瘘孔。
3.诊断有困难时,可自尿道插入导尿管,注入亚甲蓝稀释液,蓝色液体漏出之处即为瘘孔所在,并可进一步用探针探测证实。如瘘孔过小不易辨认,可在阴道内塞入干纱布一块,膀胱内注入亚甲蓝液后观察阴道内纱布有无蓝染,以判断有无瘘孔,或循染色处找到瘘孔。
治疗原则
以手术为主,即使是因癌肿或结核所致者,也应先行病因治疗,待病情好转后于适当时间行手术修补。
1.非手术治疗:分娩或手术后不久出现的膀胱阴道瘘,且瘘孔较小,可安置导尿管,持续开放;形成不久的输尿管阴道瘘,可试行膀胱镜插入输尿管导管。如为输尿管腹腔瘘,则宜经阴道开放引流尿液。在这些情况下,还应给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则瘘孔有自然愈合的可能。结核性瘘孔或局部癌肿所致尿道瘘,应针对病因治疗,小瘘孔也可能挛缩自愈;不能自然愈合者,可在3~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行修补术。
2.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瘘管需手术治疗。
预防
加强孕妇保健,开展新法接生,正确处理分娩,不断提高产科质量与妇科手术技术,绝大多数尿道瘘是可以避免的。治愈后尿道瘘患者,再次发娩宜行剖宫产。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