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增多,血沉加速。 2.阴道后穹窿穿刺:如吸出脓液,诊断即可确立。如有可能,应将脓液做普通及厌氧菌培养,以明确病原体的类型。
3.超声检查:临床上怀疑为脓肿的包块,用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包块内有多种回声区,提示包块内有液体(脓液)。此法为非损伤性检查,简便易行,可靠性可高达90%以上。
4.放射性同位素扫描:近年来有人采用67镓或111铟标记的白细胞做扫描以诊断腹腔脓肿,取得较高的准确率,应用111铟做扫描,准确率可高达85%~100%。但目前临床上尚少应用。
5.计算机断层扫描(CT):应用此法以诊断腹腔脓肿可获得100%的准确率。但此法费用昂贵,目前尚不能普遍应用。
诊断依据
1.高热,体温可达39~40℃,寒颤,脉搏快速,腹痛剧烈,排尿或排便时腹痛加剧。
2.下腹部压痛明显,下腹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压痛的包块。
3.妇科检查可触及触痛及波动的盆腔肿块。脓肿位于子宫直肠陷窝时,后穹窿饱满,触痛明显。
4.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血沉加速。
5.后穹窿穿刺可抽出脓液。
6.超声检查协助诊断。
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长期以来对盆腔脓肿的治疗主要依靠切开引流或将脓肿切除。由于广谱抗生素的不断出现,主要应用抗生素已成为另一种对某些盆腔脓肿的有效防治措施。
选用的药物应对厌氧菌(尤其是脆弱类杆菌)有效而且最好是广谱药。目前常用于治疗盆腔脓肿的药物是氯林可霉素,灭滴灵以及第三代的头孢菌素,如噻吩甲氧头孢菌素(cefoxitin)等。厌氧菌对组织的破坏力甚大,使局部血循环受到损害以致药物很难达到病灶处。但有人发现氯林可霉素在脓肿内可达到较高的浓度,这是由于多核白细胞可以将此药带入脓肿中,从而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药物的应用一般仅限于治疗较早期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所谓治疗有效是指症状消失或缓解,体温降至正常、包块缩小且触痛已不明显。据报道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可达70%左右。但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是否可达到根治目的,即包块完全消失,脓肿不再复发,则尚无定论。如经药物治疗,虽取得疗效,但所遗留的包块尚大时,常需再用手术将病灶切除。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必需随时警惕脓肿破裂的可能。如脓肿突然发生自然性破裂,脓液大量溢入腹腔中,可以危及生命,此时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⑴切开引流:对位置已达盆底的脓肿,常采用后穹窿切开引流方法予以治疗。脓液大量引流后,患者的症状可以迅速缓解。有人主张将后穹窿切开后可放置较粗的橡皮管,上端直达脓腔,下端留在阴道内,但如切口较大引流通畅,则不必加用橡皮管。亦有人主张用空针接注射器向脓腔内注入抗生素,反复吸、注亦可达到引流的作用。在应用引流法的同时可加用抗生素口服或肌注。
此种方法对治疗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所致的脓肿,尤其是对子宫切除术后所形成的脓肿,效果较好,一旦脓液全部引流,患者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如系腹腔内的脓肿,则引流只能达到暂缓解症状的目的,常需在以后剖腹探查将病灶切除,其时盆腔组织的急性炎症阶段已过,手术可以比较安全易行。
⑵手术切除脓肿:不少人认为除可以很容易经阴道引流的盆腔脓肿外,其他各类腹膜腔内的脓肿,包括输卵管积脓、卵巢脓肿以及输卵管卵巢脓肿等,进行手术切除是最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入院经48~72小时的抗生素治疗后即可进行手术。
手术范围应根据患者情况而定。患者年轻、尚无子女者,应仅切除患侧的子宫附件,如对侧附件外观尚可,应予保留,使患者有生育的机会。如患者已有子女,且年龄较大,则应做双侧附件及全子宫切除术,使不再复发。如术时发现双侧附件均已严重破坏,则不论患者年龄大小均宜将双侧附件及全子宫切除。年轻者术后可用雌激素治疗以减轻人工闭经障碍。
采用此种方法除可以迅速取得疗效外,尚可避免脓肿破裂所引起的严重后果。但即使在术前采用抗生素治疗2~3天,手术时仍应注意操作轻柔,避免伤及肠道,或使脓液大量溢至腹腔内。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