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转氨酶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⑦血容量减少,红细胞比容上升;⑧眼底镜检查可见眼底动脉痉挛、视网膜水肿、渗出或出血。 ⑵子痫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出现抽搐及昏迷,亦可无抽搐而仅有昏迷。
治疗原则
1.轻度妊高征:均在门诊随访,适当休息,左侧卧位,不必限制钠盐摄入,夜间可酌用苯巴比妥以利睡眠。中药可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方剂为:生地12g,山萸肉9g,淮山药12g,茯苓12g,妙丹皮6g,泽泻12g,枸杞子9g,菊花12g,钩滕12~30g(后下)。药方中以生地、山萸肉、枸杞子补肝肾之阴,淮山药、茯苓健脑利湿,丹皮凉血清热,菊花、钩滕清肝火,泽泻利水。用以上中药治疗可使症状好转,血压亦有不同程度降低。
2.中度妊高征:行左侧卧位休息,可予解痉、镇静及口服降压药物。应用中药时可在杞菊地黄汤基础上加减少。
⑴镇痉药:羚羊角粉300mg吞服,或用地龙9~12g,全蝎1.5g(后下)。
⑵平肝潜阳药:龙骨30g,牡蛎30g,石决明30g,珍珠母30g。以上四味药均需先煎。
⑶育阴药:女贞子12g,桑椹子12g,旱莲草12g,天冬12g,麦冬9g,元参12g,龟板12~15g。
⑷活血化瘀药:当归9~12g,丹参9~12g,赤芍9g,大蓟15~30g,小蓟15g。如经门诊治疗无效,则当按前述原则住院治疗。
3.重度妊高征:对先兆子痫患者立即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发生子痫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⑴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声光刺激。
⑵每2~4小时测血压1次,夜间为避免影响休息可减少1次血压测量。尿常规检查每日1次,准确记出入水量,同时须行眼底、心电图检查及血液生化测定。有条件者可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利及早发现心功能异常。
⑶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及应用均按前述方法进行。头痛明显者,提示颅内压增高,需先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另应同时测定血细胞比容、尿比重,有条件情况下测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以决定是否扩容治疗。对于有贫血、水肿严重而血细胞比容低值者,应予输血,或成分输血,或输白蛋白,同时予以利尿,则病情可明显改善。先兆子痫并发腹水者,予以人体白蛋白或胎盘白蛋白静脉滴注,隔日或每日1次,可有一定效果。但最重要的是短时期保守治疗后,应及时终止妊娠,病情可渐愈,且对母婴安全有益。不可一律等待孕36~37周再予以结束分娩,将导致胎死宫内及母体病情加剧。
4.子痫的治疗:根据Iffy报道,子痫患者的死亡不外乎以下七种原因,即:①持久高血压危象、肾衰;②严重胎盘早期剥离、死胎;③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④抽搐致胃内容物吸入,引起通气障碍;⑤过多药物应用致中毒;⑥治疗期间心跳骤停;⑦缺氧性脑病、脑溢血。
5.子痫的护理:对子痫患者的护理,与治疗有同样的重要性。首次应将患者置入单人蝉室,并要空气流通及亲属陪伴;保持绝对安静,避免一切声、光刺激。抽搐时,禁先用硫酸镁肌内注射,因为注射时的疼痛刺激即又可诱发抽搐。各种治疗,如注射针剂、导尿等均需动作轻揉,以减少刺激。丈夫在旁陪伴,有利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
为防止抽搐及昏迷时从床上摔下,需加用床挡。活动假牙需取出,并备妥包囊纱布的压舌板,以便及时放入患者口中,防止抽搐时咬破唇、舌。患者需取头低侧卧,以防粘液吸入呼吸道或舌头阻塞呼吸道。必要时,以吸引器吸出喉头粘液或吐出物,以免窒息。在昏迷未清醒时,禁止给予任何饮食和口服药,以防误入呼吸道,导致窒息或肺炎。另需精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瞳孔大小、呼吸及心率,每小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以及四肢运动情况、腱反射和子宫张力,有助及早发现脑溢血、肺水肿及肾功能不全和有无临产。
6.引产指征:妊高征患者治疗后,适时终止妊娠为重要措施之一。
⑴重度妊高征积极治疗48~72小时无明显好转者。
⑵重度妊高征治疗好转,已≥36周者。
⑶妊高征病程已8周以上,特别是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而孕周已达36周以上者。
⑷子痫控制12小时以上者。
7.终止妊娠方式
⑴凡子宫颈条件成熟者,可破膜引产。
⑵子宫颈条件不够成熟,但无胎儿窘迫表现,且病情好转者,可先用硫酸脱氢表雄酮100mg加注射用水20ml,静脉注射,促子宫颈成熟,再予人工破膜或缩宫素引产。
8.引产后注意事项
⑴予以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护。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