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药考试 >>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 正文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辅导精华 脑膜炎奈瑟菌的介绍

  一、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革兰染色阴性,卵圆形双球菌,菌体相接触面略凹陷,形似一对咖啡豆。有荚膜。

  2.培养特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需供5%-10%的CO2气体;营养要求高,常用的培养基为巧克力色血液琼脂平板。

  3.抗原构造:菌毛、脂多糖抗原、外膜蛋白。

  4.抵抗力:外界抵抗力极弱,不耐干燥和寒冷,分离需床边接种。易产生耐药性。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荚膜、菌毛、内毒素。

  (二)所致疾病

  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人类是脑膜炎球菌惟一的易感宿主。多数人感染后表现为带菌状态或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展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我国引起脑膜炎的主要是A群菌,B群常为带菌状态。主要表现发热,皮肤瘀斑,脑膜刺激症状。存在于携带者或病人的鼻咽部,借飞沫经空气传播,冬末春初为流行高峰。

  三、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血液;瘀斑渗出液;脑脊液;鼻咽分泌物。因本菌能产生自溶酶,离体后和在低温下易死亡,故采集的标本不宜置冰箱,应立即送检。

  (2)检验方法及鉴定:

  1)直接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离心后沉淀物涂片或刺破瘀斑血印片,干燥固定后革兰染色。若发现中性粒细胞内(或胞外)革兰阴性双球菌,呈肾形成对排列,可初报。

  2)分离培养:将标本葡萄糖肉汤增菌培养液直接接种于巧克力琼脂,置5%~10à2环境中,35℃培养。

  3)鉴定:

  临床常依据是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存在脑膜炎球菌可溶性抗原进行快速诊断,方法是对流免疫电泳、SPA协同凝集试验。

  四、防治

  预防脑膜炎球菌感染的关键是要尽快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提高人群免疫力。我国1980年正式使用A群多糖菌苗,临床观察表明对学龄儿童和成人保护率可达90%。


  • 上一个医药考试:

  • 下一个医药考试:
  • 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望诊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粉刺风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肿胀脾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经行风疹块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 经行粉
    中风病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及临床表现
    阿托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造釉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膜受体激素信号传导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 牙齿发育异常临表
    口腔执业医师辅导 牙齿发育异常病因
    口腔医师考试辅导 肥大性龈炎的临床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