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尖锐湿疣(condyloma accuminata of vulva)系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性病疣,是由性交感染所致,并与淋病有关。外阴受到分泌物长期刺激,或妊娠期外阴组织疏松,分泌物增多时,也有利于本病发生。配偶的阴茎上约2/3也可见到同样病变。本病可发生恶变。
1.病因: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疣状病变。HPV有多种亚型,与生殖道尖锐湿疣有关的主要有HPV6、11、16、18型。国内外报道外阴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常见的女性性传播疾躺。HPV主要感染鳞状上皮,外阴尖锐湿疣约50%~70%同时伴有阴道、宫颈的尖锐湿疣,且易与多种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奈氏苗、滴虫、白念珠菌、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并存。温暖、潮湿的外阴皮肤易于HPV的生长;妊娠、糖尿病、影响细胞免疫功能的全身疾病时,尖锐湿疣生长迅速,且不易控制。少部分患者的尖锐湿疣可自行消退,但机制不明。HPV除可引起生殖道的尖锐湿疣外,还可能与生殖遭肿瘤的癌前病变有关.尤其是HPVl6、18型与外阴癌、宫颈癌的关系更为密切。
2.传播途径:①直接性接触传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据研究有2/3与尖锐湿疣患者有性接触的人可发生本病。病期平均在3个半月时传染性最强,故在性混乱者中最易感染本病。②母婴传染:婴幼儿尖锐湿疣或喉乳头瘤病和儿童的尖锐湿疣,可能是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感染HPV的产道或在出生后与母亲密切接触而感染的。③间接物体传染。
少数可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如内裤、浴盆、浴巾传染。这一传播途径是极其少的,只有和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共同生活,共用浴具时才可发生。
临床表现
1.症状:常不明显,部分患者有外阴瘙痒、烧灼痛或性交后疼痛。典型体征是初起为微小散在的乳头状疣,柔软,其上有细小的指样突起,或为小而尖的丘疹,质稍硬,孤立、散在或呈簇状,粉色或白色。病灶逐渐增大、增多,互相融合成鸡冠状或菜花状,顶端可有角化或感染溃烂。宫颈病变多为扁平状,肉眼难以发现,常需阴道镜及醋酸试验协助发现。
2.潜伏期:为3周~8个月,平均3个月。患者以年轻妇女居多。
3.好发部位:病变以性交时容易受损伤的部位多见,如舟状窝附近、大小阴唇,肛门周围、阴道前庭、尿道口,也可累及阴道和宫颈。
4.并发症
⑴可以并发恶性变。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尖锐湿疣与生殖器癌之间有密切关联。有报道说明5%~10%的外阴、宫颈、肛周湿疣经过较长时期后可出现癌变和发展为原位癌和浸润癌,还发现15%阴茎癌、5%女性外阴癌是在原有尖锐湿疣的基础上发生的。许多实验研究也证明HPV、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癌三者之间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
⑵常与其他STD并发,约1/3患者同时患有淋病、梅毒、衣原体感染、滴虫病等,应注意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
医技检查
典型病例,肉眼可作出诊断。外阴有尖锐湿疣者,应仔细检查阴道及宫颈以免漏诊。对体征不典型者,则需进行辅助检查以确诊。主要辅助检查有以下几种。
1.细胞学检查:可见到挖空细胞,表现为中层细胞核大,有时可见到双核,核深染,核周有大空泡,虽然挖空细胞的特异性较高,但挖空细胞的检出率较低。
2.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对发现宫颈病变颇有帮助。典型病灶表现为每个乳头状突起的半透明表皮下都有中央血管袢。宫颈涂以3%醋酸后,可见移行区内外鳞状上皮呈白色斑块,襄面隆起不平或为小乳头指样突起,有中央毛细血管,也可表现为点状血管呈花坛状或呈细小镶嵌排列。
3.病理组织学检查:尖锐湿疣镜下呈外向性生长,增生的乳头小而密集,表层细胞有角化不全或过度角化;棘细胞层高度增生,有挖空细胞出现,为HPV感染的特征性改变;基底细胞增生,真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4.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检测极微量HPV DNA,不仅可确诊是否为HPV感染,且能确定HPV类型。注意取新鲜病变表面的刮取物或病变组织以提高阳性率。
5.核酸DNA探针杂交:以原位杂交应用较多。原位杂交是直接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进行杂交反应,通过光镜检查。此法有助于对组织学可疑病变的鉴别
诊断依据
1.外阴、阴道、宫颈、会阴及肛门附近出现小颗粒,逐渐变大、增多并互相融合,表面呈菜花状。如病变过小,不易为肉眼看到时,可行阴道镜检查。
2.取湿疣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