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应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对复发转移病例,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并辅以化疗、放疗、孕酮等治疗并对化疗、放疗较敏感。 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肌瘤较小,无症状,无并发症亦无变性者,围绝经期、无临床症状者,均可定期随访观察,一般3~6个月1次,根据复查情况再决定处理原则。
2.药物治疗:要注意合理应用性激素类药物,防止长期过量应用雌激素。目前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适应证是:①需要保留子宫而肌瘤较大的年轻患者,用药后肌瘤缩小,利于行肌瘤剥除手术。②因子宫肌瘤而引起不孕的患者,用药后肌瘤缩小而暂缓手术,改善受孕条件,增加受孕机会。③有较大子宫肌瘤合并严重贫血暂时不宜手术者,术前用药获得改善症状、纠正严重贫血的机会,减少术中出血。④因高危因素有手术禁忌证或手术有较大风险者。对年近绝经期患者,因某种原因不适于手术治疗者,经内膜病检排除恶变后,可结合具体情况,由临床医生确定具体用药,常用的药物如下:
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目前临床上常用的GnRH-a有leuprorelin(抑那通)、goserelin(诺雷德)、triptorelin(达必佳)等。
⑵米非司酮:米非司酮为人工合成l9-去甲基睾酮的衍生物,具有强抗孕酮作用及抗糖皮质激素作用。常用方法为从月经周期第2天始服米非司酮,l0~25mg/d,连续服用6个月。用药后FSH、LH、E2、P均较用药前下降,产生闭经,少数患者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连续服药6个月,肌瘤体积可明显缩小,停药1个月后可恢复月经。
⑶达那唑:达那唑是一种人工合成的l7α-乙炔睾丸酮的衍生物,常用剂量为400~800mg/d,3~6个月为1个疗程。可用于术前用药或治疗不宜手术的子宫肌瘤。
⑷三苯氧胺:三苯氧胺为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常用剂量为lOmg,每日2次口服,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
⑸雄激素类药物:常用的雄激素类药药物有甲基睾丸素和丙酸睾丸素,此类药物可对抗E的作用,使子宫内膜萎缩,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子宫使其肌层和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减少子宫出血,使肌瘤停止生长。常用剂量:甲基睾丸素l0mg/d,舌下含服,连用3个月;丙酸睾丸素25mg,每5日肌注1次,共4次,经期每日l次,共3次,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可用3~6个月。
⑹其他药物:在子宫肌瘤患者出血期,若出血量多,还可用子宫收缩剂(如缩宫素、麦角)及止血药物(如止血酸、止血芳酸、立止血、三七片等)。
3.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包括肌瘤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可经腹部亦可经阴道进行,也可行内窥镜手术(宫腔镜或腹腔镜)。随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很多经腹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逐渐由腹腔镜手术取代。术式及手术途径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有否生育要求、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技术条件等因素。
⑴肌瘤切除术:系将子宫肌瘤摘除而保留子宫的手术,主要用于40岁以下年轻妇女,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适用于肌瘤较大;月经过多,药物治疗无效;有压迫症状;因肌瘤造成不孕者;黏膜下肌瘤;肌瘤生长较快但无恶变者。据文献报道肌瘤切除术后妊娠率为30%~60%。术后避孕l~2年可允许受孕。
⑵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适用于浆膜下子宫肌瘤,单个或多个肌壁间肌瘤,但肌瘤数目过多者为防术后复发,不保留子宫为好。为防术后发生腹腔粘连,子宫上的切口以前壁为佳,子宫上尽量少做切口,在每一切口尽量多切除肌瘤,还应尽量避免穿透子宫内膜。术时仔细检查切除的肌瘤并送冰冻切片,除外恶变。切口止血要彻底,不留死腔,避免损伤间质部输卵管,尽量做到子宫切口腹膜化。
⑶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术:已脱于宫颈口外的黏膜下子宫肌瘤,可经阴道摘除之,蒂部以长弯钳钳夹48~72小时。位于宫腔内的黏膜下肌瘤,可经宫腔镜手术切除。
⑷子宫切除术:多发性子宫肌瘤,大于2个月妊娠大小,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无效者,肌瘤有恶性变可能者,无生育要求,宜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可选用全子宫切除或阴道上次全子宫切除,年龄较大,尤其伴宫颈肥大、裂伤或糜烂严重者,以全子宫切除为宜。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前,需除外宫颈恶性疾病的可能性。子宫切除可经腹、经阴道或腹腔镜进行,按肌瘤大小及技术条件而定。阔韧带肌瘤、宫颈肌瘤及腹膜后肌瘤与输尿管关系较为密切,手术有一定难度,以经腹手术为妥。卵巢保留年龄一般以50岁为界,50岁以下者能保留卵巢者应尽量予以保留,如双侧均可保留,则保留双侧比仅保留单侧为好。
4.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