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有时需与髂外动脉搏动引起的骨质破坏或缺失鉴别,前者引起的骨质破坏区虽比较局限,但骨质破坏较广泛,破坏区边缘不清,无硬化;而髂外动脉长期搏动可引起髂骨下缘较明显而深的凹陷,并可见凹陷的边缘清楚,无硬化征象。 另外还应注意与骶髂劳损,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结核和髋关节炎症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
1.本病常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系统化疗更不可忽视。病人一般情况差,特别年纪大病人术前应给内科支持疗法。并窦道继发感染者,术前应给予敏感的抗菌素治疗。病人有较大的脓肿或死骨,窦道久治不愈者,可应用手术治疗,否则可单纯药物治疗。
2.手术根据病灶脓肿及窦道的位置而定,可经前方或后方途径。脓肿位于髂窝,可经前方腹膜后通过脓腔达到病灶,注意勿损伤社经和血管。尽可能采用后方途径,手术野宽广,便于处理病灶。
3.病灶清除术
⑴麻醉:局麻、硬脊膜连续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
⑵体位:病人斜俯卧位躯干与手术台面成60°角,病侧在上,腰下垫枕,健侧彩关节屈曲45°,病侧髋、腰关节微屈,躯干与下肢约束带固定。
⑶操作步骤:①切口:根据臀部脓肿及骨病灶的情况加以选择。②显露病灶:沿臀大肌纤维方向分开,直达骶髂关节的后侧,骶髂关节位于坐骨大切迹上方2~3cm,在该处凿开3cm见方的骨窗,即可显露骶髂关节的骶骨面,保留凿下的骨块,待清除关节病灶后将骨块复位。在显露骶髂关节时,注意勿损伤坐骨大切迹向上方走行的臀上动脉。通过这骨窗,将所有结核性物质、肉芽和死骨清除干净。有时可通过骶髂骨病灶的小孔吸取骨盆内骶骨的脓肿,注意勿损伤骶髂关节前方的血管,最后冲洗病灶。自髂后上棘处取松质骨充填关节腔,并将开窗时保留的骨块恢复原位,即可达到关节融合的目的。按层缝合,一般不放置引流。髂窝部如有脓肿,视病人情况而定,可于手术同期或二期清除之。
⑷术后处理病人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卧硬板床8~12周,直至关节融合后起床活动。
4.治愈标准:治疗后,全身情况良好,局部症状消失,手术后伤口愈合。血沉正常。X线摄片显示关节间隙清晰或融合良好,病变愈合。
5.好转标准:全身情况好转,局部症状减轻,血沉下降,X线摄片显示病变好转,但未愈合。
预防
该疾病为结核杆菌引起,也常常作为全身结核感染的局部表现,因此在预防上,应做好传染疾病的宣传及预防工作,积极治疗受感染者,防止结核感染引起该疾病是关键。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