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椎弓、椎板破坏后,脓肿、坏死组织及新生的纤维组织可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引起截瘫或神经根受压。这种情况多见于颈段及胸段脊椎。感染亦可波及蛛网膜引起蛛网膜炎。⑤恶性变:化脓性骨髓炎发生恶变多见于病程长者。常见于病程在10年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患者。 医技检查
1.X线检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无明显变化,发病后3周左右可有骨质脱钙、破坏,少量骨膜增生,以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
2.化验检查: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血培养阳性率较高,局部脓液培养有化脓性细菌,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选用有效药物。血化验中白血球及中性多核白血球均增高,一般有贫血。应尽早诊断血源性骨髓炎,以便及时治疗。早期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血培养。必要时,局部穿刺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外伤所引起骨髓炎,根据外伤病史及局部症状即可诊断。
诊断依据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⑴发病急,有寒颤、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⑵患部有明显的急性感染症状与体征。
⑶患部穿刺可抽出脓性液体,培养有化脓性细菌。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血液细菌培养阳性。
⑷X线摄片:早期可见软组织肿胀阴影,2~3周可出现骨膜反应及骨质破坏现象。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⑴有急性骨髓炎病史或开放性骨折史。
⑵病程长,局部可反复急性发作和溃破流脓,可有1个或数个窦道或瘢痕存在。注意有无病理性骨折。
⑶X线摄片显示骨质破坏及骨质增生并存,有病灶和死骨形成。
容易误诊的疾病
主要应与关节结核和其他非感染性关节炎相鉴别。关节结核发病较缓慢、病程长、局部症状和功能障碍不如化脓明显,患病关节骨破坏常呈边缘性小缺损,且常上下对称,有较明显的骨疏松,关节间隙呈缓慢狭窄,骨增生不如化脓严重。晚期骨端可破坏严重,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且很少发生骨性强直。
其他非感染性关节炎(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成年人或青年人多见,也大都缺乏急性病程和严重的骨破坏,有关实验室检查可协助鉴别,关节内穿刺抽液检查,可快速作出正确诊断。
治疗原则
1.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⑴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充分休息与良好护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血,预防发生褥疮及口腔感染等,给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使用镇痛剂,使患者得到较好的休息。
⑵药物治疗:及时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药物,开始可选用广谱抗菌素,常二种以上联合应用,以后再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整。如经治疗后体温不退,或已形成脓肿,则药物应用需与手术治疗配合进行。
⑶局部治疗:用适当夹板或石膏托限制活动,抬高患肢,以防止畸形,减少疼痛和避免病理骨折。如脓肿不明显,症状严重,药物在24~48小时内不能控制,患骨局部明显压痛,应及早切开引流,以免脓液自行扩散,造成广泛骨质破坏。
2.火器伤化脓性骨髓炎的防治:火器伤使软组织和骨质受到损伤和污染,感染可能性很大。因此,外伤后,要及时进行清创预防感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使开放性骨折变为闭合性骨折。伤口换药,保持引流,增强机体抵抗力和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对炸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必须彻底清创,不缝合伤口,以利引流。
对非火器伤骨折,如能及时进行清创,应缝合伤口,放置引流条48小时,争取伤口一期愈合,使骨折转为闭合性。若感染已发生,应尽早扩大伤口,以利引流,并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及抗感染治疗。
预防
化脓性骨髓炎的预防主要是重视个人卫生,勤洗澡,防止皮肤疮疖的发生。
上一页 [1] [2]